人的本性中都有趋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动力,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闪闪发光。
然而现实是成人的世界,没有容易的事,每个人要有所成,要活出自己的独特性,必会经历一番扒皮抽筋的历程。
这个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活着的人;一种是虽活其实是已死的人。
那么如何定义这两中人呢?
活着的人是指为了实现自我敢于直面困顿而永不放弃勇于践行的人。这样的人才是社会的资源,能够推动社会前进的勇者。他们活成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美化着这个世界,也能激活身边人的生命力,让那些虽活犹死的人得到转化。
而虽活犹死的人是放弃了自我的独特性,把自我寄托于人的人,这样的人依然失去了生命力。
就像新闻中监督孩子练习杂技的妈妈。表面看妈妈好伟大,好辛苦。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是孩子要的吗?这是妈妈要的吗?还是只是生活的苟且?
从新闻上看,应该是为了以后一场演出赚几百元钱。剖析下来:这位妈妈生活在农村,也许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她的认知层次没有多高,只能处于生命的浅层,活在生命的表层。随波逐流的活着。
她可能无法意识到自我实现,更加意识不到自我设限控制了自己,来自生命底层的恐惧和向上的力量更加不会出现意识上,这些人性中的渴望只会在潜意识里出现。她放弃自己,把自己生命的的重担交给了幼小的孩子,是可以原谅的。
可是有的人,明明意识到了是恐惧,明明知道应该担负起自己人生的责任,却因为恐惧,而把生命的重担交于别人,那就是不可原谅的。
比如拼命让孩子优秀,不断地给孩子加码,而自己放弃自己,不去为自己的人生开拓,只是等待借别人的光照亮自己的人,终究会成为别人的累赘,成为一个失去生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