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Medicine|肠道微生物组和血清代谢组在肥胖及减重干预后的改变

image.png

摘要

这篇文献探讨了肥胖、肠道微生物群和代谢物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通过宏基因组和代谢组学的联合分析,揭示了肥胖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组的变化。研究指出,特定微生物种群的丰度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物(如谷氨酸)密切相关,并表明这些代谢物可以通过肠道微生物的变化影响宿主的代谢状态。袖状胃切除术(SG)作为干预措施,可以部分逆转肥胖患者的微生物和代谢物的变化。

前言

肥胖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可以通过改变宿主能量获取和储存,进而影响肥胖的发展。现有研究发现,肥胖个体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较低,某些微生物种群与代谢紊乱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深度宏基因组测序和代谢组学分析,旨在揭示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代谢之间的具体关联,并考察减重手术对微生物和代谢物的影响。

结果

1.通过宏基因组关联研究鉴定的与肥胖相关的基因和分类学变异
该研究使用宏基因组关联分析(Meta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MWAS)方法来比较肥胖个体和瘦个体的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分析肥胖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通过对粪便样本进行深度宏基因组测序,研究团队发现:

  • 微生物多样性变化:肥胖个体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较瘦个体显著降低,表现为特定微生物种群的丰度增加或减少。
  • 分类学变化:肥胖个体的 Firmicutes 和 Bacteroidetes 比例显著改变。Firmicutes 的丰度增加,而 Bacteroidetes 的丰度下降。特别是,某些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微生物(如 Dorea longicatena 和 Coprococcus comes)在肥胖个体中丰度显著上升,而一些瘦个体中常见的微生物(如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和 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则减少。
  • 功能基因变化: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基因在肥胖个体的肠道微生物组中富集,这表明肥胖可能与某些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改变有关。
    image.png

    2.肠道微生物种类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文献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探讨了微生物丰度与肥胖相关的临床指标(如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等)的关系:
  • 微生物与代谢指标的关联:某些微生物物种与肥胖的代谢综合症呈正相关,特别是 Dorea longicatena 和 Coprococcus comes 等在肥胖个体中增多的物种与胰岛素抵抗和血脂水平升高有关。而 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 等微生物在瘦个体中更为常见,与低谷氨酸水平和改善的代谢状况相关。
  • 特定微生物与代谢物的关联:研究发现,肥胖个体中谷氨酸、支链氨基酸(BCAA)等代谢物的水平升高,而这些代谢物与 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 丰度呈负相关,提示该微生物可能通过调节这些代谢物影响肥胖的代谢途径。
    image.png

    3.肥胖微生物组的功能性表征
    研究对肥胖个体的肠道微生物组的功能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肥胖微生物组在代谢功能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 碳水化合物代谢:与瘦个体相比,肥胖个体的肠道微生物组在碳水化合物代谢的相关基因上表现出更高的活性。这意味着肥胖微生物组更倾向于利用碳水化合物进行代谢,这与肥胖个体更高的能量获取效率相符。
  • 脂肪酸代谢:与碳水化合物代谢不同,肥胖个体中参与脂肪酸代谢的基因活性相对较低,尤其是在三羧酸循环(TCA cycle)相关的酶基因上,功能表现显著下降。
  • 粘多糖降解通路:肥胖个体的肠道微生物群在粘多糖降解的能力上也出现减弱,这可能影响宿主的肠道粘膜健康。
    4.肠道微生物种类与宿主循环代谢物的关联
    代谢组学分析表明,肥胖个体的肠道微生物组不仅在物种组成和功能上发生变化,还通过特定代谢物影响宿主的代谢状态:
  • 氨基酸代谢:肥胖个体的血浆中氨基酸代谢产物(如谷氨酸、苯丙氨酸和支链氨基酸(BCAA))显著升高。研究发现这些代谢物的增加与肠道微生物群中特定物种的变化密切相关。
  • 微生物与谷氨酸的负相关性:特别是 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 的丰度增加与谷氨酸水平降低密切相关。谷氨酸是肥胖和代谢紊乱的重要代谢物,提示该菌可能通过调节谷氨酸的代谢途径发挥作用。
    image.png

    5.B. thetaiotaomicron 对脂肪堆积和宿主代谢的影响
    研究进一步通过小鼠实验,探讨了 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 对宿主代谢的直接影响:
  • 脂肪堆积减少:向肥胖小鼠灌胃活性 B. thetaiotaomicron 后,观察到小鼠的体脂显著减少,瘦体重比例增加。灌胃后的代谢分析显示该菌对脂肪堆积具有抑制作用。
  • 谷氨酸浓度降低:灌胃 B. thetaiotaomicron 的肥胖小鼠血浆中的谷氨酸水平明显下降,提示该菌可能通过调节宿主的谷氨酸代谢,改善代谢紊乱。
  • 炎症状态改善:灌胃后的肥胖小鼠体内脂肪组织的炎症状态明显减轻,表明 B. thetaiotaomicron 在调节宿主免疫反应和炎症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image.png

6.袖状胃切除术对肠道微生物组和代谢参数的影响
研究最后探讨了减重手术(SG)对肥胖个体肠道微生物群和代谢物的影响:

  • 微生物群多样性增加: SG手术后,肥胖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显著增加,逐渐向瘦人群的微生物组成靠拢。具体而言,术后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和 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 等有益菌种的丰度增加。
  • 代谢物变化:手术后,肥胖相关的代谢物(如谷氨酸)的水平显著下降,显示出代谢功能的恢复。手术后微生物与代谢物之间的关联变化进一步支持了肠道微生物在宿主代谢调节中的关键作用。
  • 术后代谢改善:患者术后的血脂、血糖和胰岛素敏感性均有所改善,这与微生物组变化和代谢物水平的恢复密切相关。
    image.png

结论

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结果,文献揭示了肥胖个体肠道微生物群的特定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宿主的代谢功能。特别是 B. thetaiotaomicron 在肥胖相关代谢紊乱中的潜在调节作用,为未来的微生物干预和治疗肥胖提供了新思路。

看没看懂都点个赞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