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技巧:分块学习、建立体系、刻意重复
1.分块学习
把学习拆解成各种不同的“块”,通过各种重复训练,这些“块”就会以脑神经元连接的方式“长”在你的大脑之中。
这里的“长”可不是比喻,是切切实实地,你的大脑里出现了这么一个硬件组织,将来需用到这一块的知识,你的大脑系统将会瞬间提取,帮你找到思路,解决问题。
这里所用的“拆解”方法,同样适用于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比如你的英语成绩很差,你想快速提高,通过四六级?高手是这样解决的:
1.明确和理解问题(先做一套四六级真题,看一下自己的真实水平,用数字量化实际和目标之间的距离,而不是用‘很差’这样主观的评估。)
2.拆分和定位问题(真题做完之后,很多问题便露出水面,听力、阅读理解、作文还是翻译,那一部分得分最低?问题通过这样的拆分自然缩小到一个可控的区间。)
3.提出解决方案(接下来就是找方法+行动,具体可以是找通过的同学请教,上网看相关的视频,读相关书籍,然后初定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计划,接着在真实的行动中不断动态调整和优化。)
4.总结问题(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跳出来审视整个过程,看自己的情绪变化、解决问题的思路的清晰度、行动中遇到阻碍的反应,反思达成目标的路径如何优化?哪些步骤可以省略?有哪些可替代的方案?)
2.建立体系
分享宁老师的几点建议。通过“点、线、网、通”,建立知识体系。
每天学习的基本概念组成一个个点,通过周复盘,串点成线,比如每一章节就是一条条线,最后通过月复盘,连线成网。
连成网的标志是你能用精炼的语言提炼出把每条线的精华,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做一名巡视官,每天抽出时间在你的知识地盘上巡视,目的在于打通知识之间的连接,让你的知识网真正"通"起来。
我想起罗胖的一句话:当你在时间和空间上累积了足够的知识,你就有了理解这个世界,包括理解自己的足够大的框架。
这也是我们学习成长的最终意义,在让自己逐渐变好的同时,影响身边人的成长,建立更有滋养的关系,从而离幸福越来越近。
3.刻意练习
我们之前有篇文章专门讲过“刻意练习”,今天我们换一个角度理解“刻意”,比如当一场考试来临,投入大量时间,这件事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衡量你投入的时间是有效?进而如何让其变得高效?
万维钢老师总结了三点:
(1)只在‘学习区’练习
(2)把训练内容分为有针对性的小块,就是刚刚提到的分块学习
(3)练习中要获得有效的反馈——考试是很好的反馈
(4)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集中
结合最近的实践,我也有三点感受:
(1)在学习过程中大脑是否有“费劲力气”的感觉?
(2)是否通过考试来给自己反馈?
(3)是否感受到时间的飞速流逝?
(4)是否能心安理得的做到张弛有度?比如当注意力持续低落,不勉强自己继续训练。
(5)对于出错的点,要兴奋和感恩,因为抓住这些点,自然就抓住了让你提升的支点。
四种心态:好奇心、批判性思维、成长型思维、复杂认知信念
1.好奇心
最近两年在得到上遇到了很多非常优秀的老师,发奋学习的同时,我发现了这些老师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对某些问题保持着极强的好奇心。
这些问题驱动着他们主动去探索,在问题不断解决的同时,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他们也在所涉及的领域,探索的越来越深。
某天,回头一看,发现已经走了好远。
比如武志红老师,他本科是在北大读的心理学,让武老师选择心理学源自一个深奥的问题。
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人性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带着武老师在心理学领域开启了一段英雄之旅!老师的文章也让我对自己有了更为深刻了解。
再如经济学家薛兆丰老师,他本科学的是数学专业,他说自己在大学最喜欢修的一门课叫逃课。有一天早上,上课的同学已经回来了,薛老师刚起床,同学不经意的说了一句话,他说刚刚经济学课的老师说人类最伟大的三项发明是火、车轮和中央银行。
那一刻,薛老师被触动了,脑海中一连串的问题:中央银行怎么能跟火和车轮相提并论呢?经济学如何看待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经济学的问题好奇怪呀!
这些问题驱动着薛老师在无数个夜晚沉浸在经济学的世界里,现在,因为薛老师的文章,我被打开了一扇门。
一年跟下来,成本、租、分工、货币、稀缺、需求与供给、科斯定理.....这些漂亮的经济学概念开始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凯恩斯、哈耶克、弗里德曼、阿尔钦、科斯.....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开始有了这些可爱的经济学家的身影,而不是只有球星和电影明星。
还有带我历史学入门的施展老师,他本科学的工科,后来觉得工科不好玩,就转向文科,最后在北京大学拿到了史学博士。
这个大转变背后的动力来源于一个让施展老师一直困惑不已的问题——中国是如何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只有历史能回答这些问题。
施展老师带着自己的好奇,开始在历史的沙滩上寻找那些精致的贝壳,每当捡到一个喜欢的,脸上就会流露出孩子般灿烂的笑容。今天,施展老师带着自己精心挑选的贝壳来给我们分享,我吃惊的发现,身在中国二十余载,对于脚下这片大地的历史竟然如此的陌生。
施展老师带着我们,我看到了中原与草原的互动,与高原、西域的博弈,与海洋的千丝万缕,我看到了欲望和秩序、时间和空间、气候变化和技术变迁,这几个重要原则、维度和变量一下子把杂乱的历史提了起来,我的脑海中开始出现一张瑰丽的历史画卷。
下一篇继续探索批判性思维、成长型思维、复杂认知信念。
文章引用:《万维钢.精英日课》、《曲凯.怎样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高手》、《薛兆丰演讲稿》《施展的历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