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读书分享

有效应用刺激控制的要点

一 选择明确的刺激讯号

二 选择适当的增强物

三 发展辨别能力

四 使有关人员退出训练程序

第十五章 渐隐

“梁祝”中的这位老师,教得如何?无从考证,可是电影内容描述的教法,却符合成功教学精神,显显现本章要介绍的渐隐原理,

其教学方式是采老师念(刺激),学生跟着读(反应)的方式。老师念的部分逐渐减少,最后甚至消失,或改变为一个动作,或个暗示,而学生的反应(读)始终是固定

父亲协助握住手腕(刺激),儿子写字(反应)的方式中,父亲的行为有变化,从握住手腕,而触着手腕;从实线字,而虚线字,而空白写字。但儿子的反应却始终一样一写字。

拒学症的这位儿童,因分离焦虑而要妈妈或其他家人的陪同,才能安心上学,在这种情形下,处理方法是把学童在教室上课(反应)固定不变,但母亲出现在儿子视线中的刺激情境予以细目化,然后依序减少,而终至解决拒学困扰。

所谓渐隐是逐渐改变控制某一反应的刺激,最后使部分改变的刺激或完全新的刺激仍可引起原来相同的反应。

正用 家庭方面

应用在技能训练 原则渐隐原理原先人人都会,只是后来不知善用。人类具备有许多本能,如吃、性、参与活动……不学而会,事实上尚有许多较复杂的行为,不必经过教育,而由自己的领悟、观察、模仿,也自然而然熟悉。渐隐原理在人类生活也可以发现是不教而会的。《小伟学走路》孩子学走路时,妈妈们都是这样的经验反映,这些原理都是出自需求下的自然反应。

应用在人际关系 原则渐隐原理在教导小孩问候行为上,广被应用。《打招呼》母亲为了训练孩子在社交上的能力,常会要求孩子和陌生人打招呼,年纪比爸爸大的叫伯伯,小的叫叔叔。当看到有客人来时,妈妈采取渐隐原理~妈妈教问侯的刺激逐渐简化,而英英的反应~叔叔好,始终固定,很容易使英英学会了。

应用在生活起居 原则渐隐应用在儿童排泄习惯方面,效果明显。《不敢入厕》世琪不敢单独入厕,他的母亲采取了老师的建议,把母亲陪孩子进入厕所的动作完整,然后把复杂动作细化,分别由复杂而趋向简单方式,逐步完成,整个历程就是渐隐的原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