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时光很慢,慢到以为一辈子都会长不大。
那时的时光很暖,暖到以为一辈子都不会长大。
若时光能在那时候停留,我想,每个人的幸福,就会延伸得很长,很长……
你可能不记得,你也许不知道,那时候,物质生活真的很贫乏。
吃的米饭里,要添加很多难以下咽的薯丝。小孩子不爱吃,不想吃。所以出现在孩子碗里的是只夹杂少许薯丝的米饭。劳累奔波一天的父母碗里,是几乎看不见米饭的高高堆起的一碗薯丝。
放学回家,便巴巴地守在灶台旁,只为等着那在锅里荡了无数圈的炒菜的油渣,来犒劳饥肠辘辘的肚子。那种香味,勾魂夺魄。兄弟姐妹多的,轮流吃,没有谁会有不甘,虽然的确馋。
父母总是有做不完的活。白天两人一起忙田里的农活,傍晚回家父亲便去侍弄菜土,母亲忙着做饭收拾孩子。晚上,父亲出去和他们那一帮人找乐子,母亲则就着昏暗的煤油灯纳鞋底,一边守着我们静静入睡。
是啊,春节过去都几个月了,肚子早已没有油水,日子过得也乏味了吧。
幸好,端午节来了。
记忆里的端午,完全没有听说过屈原。
离过端午还有很多天的时候,母亲便会翻出压在箱底的夏季衣裳洗晒。条件稍好的时候就买布为我们添新衣裳。要做的衣服少的时候,是把布料送到邻居缝纫姑姑家去做。如果全家都要做衣服,则会把缝纫姑姑请到家里来——我们孩子当然喜欢请到家里的方式,不但放学后可以看着布料变成衣服,更是可以跟着吃点好饭好菜——被保护得完好无损的天真孩童,哪懂父母的艰辛!
快要过节的时候,村头我们很少光顾的小卖部,有包子出售了。没错,就是包子,有点偏黑的包子,在正中点了一个红红的圆点,或者有一个带着红圆圈的五角星。掰开来,融化成油的白糖、桂花糖,散发着特有的香味,让人几乎想一口吞下去。我可以断定,后来不管到哪里,吃什么品种的包子,那味道都没法和记忆里的糖包子相比。
端午节这天,父母亲便会在小卖部买一打包子,然后带着换上夏装换上新衣的我们,晃晃悠悠走路去外婆家。这就是无数个端午节,我们的必须节目——跟母亲回娘家。
一进门,外婆就会端一个小碗,走到我们面前,在我们每个人的眉心处点一下。外婆告诉我们,这是雄黄酒,点了可以辟邪,避毒蛇蚊虫。我们都虔诚地相信,因为看过《白蛇传》,知道白蛇娘子就是被雄黄酒给整出原形的。那时候听这个故事,恨死了法海的恶毒,也恨死了许仙的迂腐。但对于能驱蛇的雄黄酒倒很是仰慕。因为山里毒蛇多,很多干活的大人们都被咬过,然后治疗的时间又痛苦又漫长。有这端午的雄黄酒点上额头,潜意识里感觉就多了一重保护。
不过有这样一个小插曲记忆犹新:有一次外婆给我点雄黄酒——那时刚看了电影《白蛇传》——我后退了一步,问:外婆,我会不会变成原形,然后你们都不要我了?
外婆哈哈大笑,不会,你的原形就是人啊,再说了,你要真是妖怪,我们也要你。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放心的呢,我便愉快地让外婆给我点上雄黄酒。
雄黄酒驱蚊的效果不太明显,夏天还是被咬得到处是包。驱蛇嘛,应该是很有效果的——在山里长大的我们,从来没有被蛇咬过。
接下来外婆便会把我们带到屋后山脚下。那里有一个石坎,石坎里有一个大大的老泡菜坛。外婆便夹出一大碗酸酸脆脆的刀豆啊藠头之类的东西给我们解馋。因为坛子放在阴凉石坎里,年深日久,泡出的菜味道独特。我疑心以后再也没吃过这样美味的泡菜。
舅舅舅妈们为我们准备了一桌子的菜。记不起有什么菜,但我们都可以吃得肚子圆滚滚。现在仔细回想,那时候能有什么吃呢,孩子的肚子容易饱罢了。亦或是大人们都控制自己,把好吃的都留给了我们。
山里的端午节从来不知道有龙舟,我们吃饱喝足之后的节目,就是和表哥表姐们屋前屋后,山上山下疯玩。我们躲猫猫,打纸板,跳皮筋,跳房子,或是下一种只需要几粒石子,在地上画一张棋盘就行的“成三棋”;到山里去采野花,找野果,爬树掏鸟窝……欢叫声贼响贼响,肆无忌惮。但这样的日子里,再疯狂父母亲也是不会责骂的。
这,就是童年的端午节,虽是贫乏到极点,却又丰盈到无法超越。
长大后,我们一个一个走出了家门。读书的读书,打工的打工,学徒的学徒——羽翼不曾长成的我们,在生活里跌跌撞撞。这个时候的端午,只留给了父母和外婆他们。
没有电话的年代,我们早早就写信,讲不能回家过节的遗憾。
有了电话,便用一个又一个电话来表达对家人的牵挂。
成长的过程,真有些乏善可陈。
那些父辈们想要我们接下的传统,我们已无法传承。我们在摸爬滚打里接受新的东西,丢掉旧的回忆。不是我们故意要忘记,只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很多时候有着身不由己的无力。
等到我们有了孩子,很悲哀地,发现我们已给不了他雄黄酒,给不了他老泡菜,给不了他山野、河流,那广阔无边的自然天地。
他们有电视,有电脑,有手机,有电子游戏,有歌厅舞厅。他们吃着各种美味的粽子,到现场看龙舟竞技,去屈原故里游玩。
——我们记得的那些东西,还来不及传承,就已成了古迹。我们念念不忘的美好,他们都嗤之以鼻。
在不断变化的生活里,我们弄丢了那些美好,再也找不回。
又到了端午节。
已长大的孩子们忙于学业,事业,像当年我们丢下父母一样丢下了我们。端午节,轮到我们回娘家陪日渐老去的父母了。
早几周前,远隔千里的妹妹就早早相约,这个端午回娘家吧?
回啊,怎么不回,魂牵梦萦的,就是那血肉相连的“娘家人”。
无法考证端午节回娘家这个习俗的来历,但知道在我们这些女儿的心里,端午真的与屈原无关。我们就只想好好利用这个节日,快快回娘家,去看看老爸老妈。
人生漫长,人生亦苦短,愿每一个有爱的日子,我们能都好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