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所有含蓄婉转,深沉内敛的事物,都只是为了更好地沉淀,洗尽铅华。如果有一天,当你踏遍岁月千山万水,尝遍世情风霜百味,依旧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则为真正的朴素,真正的清欢。
“来日方长并不长”。懂得珍惜,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在长大的过程中,总有些猝不及防的变故让我们扼腕喟叹:本以为来日方长,有时候,没有赶紧完成的心愿,一转眼就来不及了。生命来来往往,我们以为拥有得很牢靠的事情,在无常中可能一瞬间就永远消逝了。哪怕是一些陌生人,他们都会让你觉得,有些心愿一旦错过,可能就万劫不复,永不再来。什么才算是真正的拥有呢?一念既起,拼尽心力当下完成,那一刻当下,也就算是真正实在的拥有了。
女人有些爱要留给自己,内在的保养比外在的美容更会让你显得漂亮。生命深处的善良和柔软,更会让你神采飞扬。佛家有一种说法:“当世界无情时我多情,当世界多情时我欢喜。”当苦难来临时,善良会让你多情;当生活泰然安乐时,你会得到感恩的欢喜。生活中,我们需要片刻的忘记,静下来,给自己一段独处的时光。回归简单,热爱生活,选择相信一切美好的东西,像牛羊一样热爱草原,相信阳光一定会普照大地,相信每一个春天都会开花,相信每一个冬天都会下雪,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爱妈妈,那么,你就能感觉到幸福的意义。
懂事以后,沧桑之前。少年时,天真烂漫,一切都是正面的,听到的是童话,看到的是美好;进入社会,开始发现世界充满残酷的竞争,会看到很多弊病,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但是,谁的青春没有过迷茫?人生的低迷是否终究能够被穿越,取决于你心中的信念是不是一直都在。年轻时的青涩、荒唐、鲁莽,也许都是你为将来储备的种种财富。不用操之过急,不用妄想超越年龄强迫自己一定要达到某个目标,不妨就那样年轻着、迷惑着、勇敢着,该来的一切会来,正如该走的一切会走。
我们在都市里失去最多的无非就是敬畏与欢喜的能力。我们因为狂妄而蔑视一切,也因为纠结和负担而失去心灵的欢喜。20多岁时,觉得欣喜若狂就是美丽,其实人到中年才知道,如果没有一点惆怅和感伤,这种美就不够隽永绵长。好比喝红酒,20多岁的时候,喜欢喝一倒出来就入口的酒,但四十多岁你就会懂得,喝酒之前要先让酒醒一会儿,让酒真正地松开,这样才能散发出酒的芳香和色泽。那种柔软的长度,终将成为镌刻于生命记忆中的一个烙印。
这个世界上很多奇观,当我们没有见过的时候,它不能唤醒我们心中的优美。我们对很多事情不敬畏,是因为我们从没见识过,人的眼界会决定他的胸襟,眼界越大,就会变得越沉默和谦恭。我们之所以狂妄,是因为还没有体验过天高地远。包容,退让,超越,战胜――如果说,快节奏的生活逼我们坚硬,那缓慢的行走,能否让我们重归柔软?
我们的今生不过是从岁月里借来了一把光阴,冠上自己的名字,走自己人生的节序如流。人们在急步前行时,往往会忽略了沿途的风景,甚至忘却了急步匆匆的初衷。于是,似乎更多的人得了“失心疯”,在一件又一件的得失之事中,逐渐淡忘了自我,淡忘了周遭似有若无却又仅存的适宜感。
其实生命之中还有风花雪月,还有一些看似“无用”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