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推荐《傅雷家书》?

2010•6月版本2014•6月印刷

几年前买了《傅雷家书》,试读几次一直读不下去。今年来简书看到有人推荐,又一次翻找出来,静心阅读。这次决心下得大,终于认真读完了。

《傅雷家书》怎么样?毫无疑问,绝对是难得佳作。其中对音乐的鉴赏、对学音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体悟、对东西方文化的分析比较、对爱情与婚姻的看法、对现实生活及人生的认识,无不闪耀着人性与真知的灼灼光辉。

为何自己从前读不进去?应和书信中知识容量大、对艺术鉴赏和探讨部分内容偏专业且所占篇幅大有一定关系,所以非有音乐专业知识底蕴和偏好之人,读不下去实为人之常情。

但通读全书,我想即使是非音乐专业读者,如能取其中金玉,略专业枝蔓,仍能获益匪浅。尤其以下五类人群,更应悉心体会。

恋爱中人,建议阅读

恋爱阶段是人生中一段极其美好的时光。古往今来,有多少痴男怨女,在爱情蜜河中迷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中开篇之作《关雎》中的诗句,一位男子千千念心目中心爱的女子,夜不能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是宋代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中的词句,描述了一位女子对自己心上人的万般挂念。

恋爱如此美好,那么傅雷先生对于恋爱如何看待?傅先生对于恋爱的态度是冷静的,他要求恋爱双方在恋爱时要保持一个客观的理性,正确地认识对方,而不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万般皆美。

人人都有缺点,谈恋爱的男女双方都是如此。问题不在于找一个全无缺点的对象,而是要找一个双方缺点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此点很重要。有些缺点双方都能容忍,有些则不能容忍,日子一久即造成裂痕。)(摘录于1962.3.8日家书)

世间有完美情人吗?答案是否定的,否则不符合哲学中的矛盾论。但是恋爱中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热恋时看对方哪里都是好,对于对方存在的问题却视而不见。

傅先生给傅聪和傅敏的信件,对于恋爱的看法和观点,务实、客观、冷静,恋爱中人值得细细品位。走心阅读,定能在恋人选择和认知方面,加设一道保险。

婚姻中人,建议阅读

很遗憾,在中国婚前没有培训班,所以婚姻生活怎么过,每一对新人只能跌跌撞撞摸索前行。

国外有没有?没查过相关资料,不是很清楚。婚前婚姻培训班有没有必要搞?个人感觉有必要。只是即使开了课,单纯听课可能未必会有多大收益,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婚姻如何才能经营好,终归还须自己实践才知道。

有句话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由此可见婚姻和爱情是两码事。自古以来秀爱情的文字满天飞,秀婚姻的文字没多少。

《长恨歌》秀的是爱情,也是婚姻,可惜李隆基是皇帝,杨玉环是王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帝王生活,非一介草民可比。普通百姓都要牵涉“柴米油盐酱醋茶”,岂能和帝王比?所以傅先生对于婚姻的真相也有深刻披露。

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事情总有正反两面:追得你太迫切了,你觉得负担重,追得不紧了,又觉得不够热烈。温柔的人有时会显得懦弱,刚强了又近于专制。幻想多了未免不切实际,能干的管家太太又觉得俗气。只有长处而没有短处的人在哪儿呢……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而且有了这三样,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致变成悲剧。(摘录于1960.8.29日家书)

以上是傅先生对于婚姻中夫妻如何相处的谆谆嘱咐,多包容,少苛责,共同进步,这是老人家提出的三要点。身在婚姻中人非常有必要看一下此封书信。认同生活中的不容易,包容对方的优缺点,才能让婚姻生活这首美妙的乐曲得到精彩演绎。

音乐爱好者,建议阅读

《傅雷家书》中傅先生和儿子傅聪关于音乐探讨的内容,占了相当大比重。因此对于学习音乐的学生,尤其是对于学习钢琴的学生,该书无疑是最好的教科书级指导书。

它可能不能教你指法,不能教你技巧,但它可以提高你对于音乐的理解,可以带领你走进音乐深层次的意境。傅雷先生在音乐方面,具有精准的理解力和深刻的领悟力,对于肖邦、贝多芬、李斯特的钢琴曲,他都能听出音乐背后音乐家思想的境界。

在和傅聪的通信中,对于不同音乐家的作品,他都有自己聆听后的感受记录。傅聪身在国外,通过与傅雷书信的沟通,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才不至太过孤独。

《傅雷家书》中关于弹琴方面的指导意见以及艺术探讨方面的文字非常多,约占二分之一篇幅,仅举两例说明:

1.我劝你千万不要为了技巧而烦恼,主要是常常静下心来,细细思考,发掘自己的毛病,寻找毛病的根源,然后想法对症下药,或者向别的师友讨教。烦恼只有打扰你的学习,反而把你的技巧拉下来。(摘录于1956.1.4日家书)

2.你目前的发展阶段,已经到了理性的控制力相当强,手指神经很驯服的能听从头脑的指挥,故一朝悟出了关键所在的作品精神,领垂到某个作家的relax[闲逸恬静]该是何种境界何种情调时,即不难在短时期内改变面目,而技巧也跟着适应要求,像你所说“有些东西一下子显得容易了”。(摘录于1961.8.31日家书)

因此对于爱好音乐与艺术的学生、学者、爱好者,深入阅读此书必会大为受益。

文学爱好者,建议阅读

想要学习如何写出情真意切的文字,想要学习在写作中如何措辞,《傅雷家书》也可作为范本。

《傅雷家书》共录书信161封(傅聪回信6封未计算入内),既有傅雷先生写给傅聪、弥拉、傅敏的信件,也有朱梅馥女士对傅聪和弥拉的句句叮嘱,但透过文字传递的对子女的那份浓浓的爱,精准传神妥贴入微的措字用词,无一不是文学爱好者学习写作的好脚本。

傅雷先生一生从事翻译工作,译外国名著三十四部,译作约五百万字。为了纪念傅雷先生的翻译成就,2009年,法国驻华大使馆设立了傅雷翻译出版奖,旨在促进法语文学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

傅雷先生译文生动传神,行文流畅更不在话下。而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更是其作品主要特色。下面谨摘录一段傅先生写给傅聪的信件,傅先生对于文字的追求境界可见一斑:

昨晚听了维瓦尔第的两支协奏曲……情调的愉快、开朗、活泼、轻松,风格之典雅、妩媚,意境之纯净、健康,气息之乐观、天真,和声的柔和、堂皇,甜而不俗:处处显出南国风光与意大利民族的特性,令我回想到罗马的天色之蓝,空气之清冽,阳光的灿烂,更进一步追怀二千年前希腊的风土人情,美丽的地中海与柔媚的山脉以及当时又文明又自然、又典雅又朴素的风流文采……

(摘录于1961.2.6日家书)

以上摘录仅仅170字,其中名词和修饰性形容词即占大约80字,傅先生用词之丰富、精准、细腻,在这段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

为人父母者,建议阅读

傅雷夫妇对于子女的教育,既有音乐方面的探讨,也有艺术方面的交流,有爱情婚姻方面的谆谆教导,也有为人处事方面的悉心指引。可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父母对于子女的关心和爱护,通过一封封书信,生动逼真地展现在每一位读者面前。

对于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尤其是精神层面遇到的困惑,在《傅雷家书》中几乎都可以找到答案。

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一次矛盾即往前迈进一步。到晚年矛盾减少,即是生命将要告终的表现……我们不怕经常苦闷,经常矛盾,但必须不让这苦闷与矛盾妨碍我们愉快的心情。(摘录于1961.2.7日家书)

上面一段文字是傅雷先生对于矛盾的深刻认识。

社会上,家庭里,太多的教训使我们不敢真诚,真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作后盾的。所以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摘录于1956.2.29日家书)

以上文字是傅雷先生的人才观,首先是学会做人,这才是根本。

所以说《傅雷家书》已经不仅仅只是一封封家书,更是一部年轻人的成长指导著述,一部为人父母的教科书。

傅雷家书,写给青年人的家书

傅先生在给傅聪的信里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语文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摘录于1955.5.8日家书)

由上文可见,傅先生这些家书,不仅是写给自己的儿子看,更希望间接传布给所有青年。这就是傅先生的家国情怀,不止关心自己的儿子,更关心祖国所有青年的成长。

作为后来者,尤其是青年学子、初涉恋爱、初涉婚姻中人,理应不负傅先生一片苦心。赶日头晴好,或细雨霏霏,来一杯茗茶,攥一支细笔,轻展开散发着墨香的书签,用心感受傅老先生的每一声心跳,竖耳倾听傅老先生的每一句肺腑之语。

那不是一段段文字,那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拳拳的引导和关爱,那是一位母亲对儿子儿媳孙子满心的想念和挂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80岁的傅聪钢琴独奏) “朝回日日春典衣,每日江头尽醉归”,当傅敏也能背出这句诗的时候,正值1954年的春天。上...
    米豆儿大神阅读 5,379评论 2 3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11,283评论 0 4
  • 公元:2019年11月28日19时42分农历:二零一九年 十一月 初三日 戌时干支:己亥乙亥己巳甲戌当月节气:立冬...
    石放阅读 11,81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