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隅清幽,看光影流转——李少白老师镜头下的颐和园

图片发自简书App

    颐和园一隅,花瓶状的漏窗避外隐内,居于视觉中心点位置。墙面虚实相生,景物若隐若现,小中见大,层次感强。走廊两侧皆为暗调,泛着蓝、绿光的门上,花纹图案精巧,在阳光下产生的光影,迷离斑驳,流动变幻,典雅有情趣。这清幽一隅,色彩对比中有互补,明暗交错交融,似一幅画一首诗,以含而不露的矜持,穿越几百年的历史,在你我心底沁润晕染开来。

  取景在借,方可得真趣。明代的计成在《园冶》中写道“峭壁山者,靠壁理也。理者向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园窗,宛然镜游也。”如果没有漏窗,景是景,窗是窗,如此而已。然而借窗看景却是另一番如画美境。

   漏窗,似一位害羞的女子蒙着轻纱,美景你既看得见,又看不见,引人遐想。明代李渔就漏窗曾写到:“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以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时时变幻,不为一定之形。移一步,变一象,转一眼,换一景,目不暇接。”这应该就是古人追求的含而不露式中国审美了。

 “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说还休”,自古以来, 含蓄美就被推崇,含蓄是情趣,也是韵味。传情达意抑或园林建筑,古人都讲究含而不露。贝聿铭也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照片里的漏窗,不正是一个唯美的画框吗?

   你在借窗窥景,他在景中窥你,不经意间,你和他互为景色。美一直都在,只等你去发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雕几块中国的花窗,框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 构一道东方的长廊,连接那历史文化的深邃 是一曲绵延的姑苏咏唱,唱得这样风风...
    姑射阅读 2,368评论 2 4
  • 雕几块中国的花窗,框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 构一道东方的长廊,连接那历史文化的深邃 是一曲绵延的姑苏咏唱,唱得这样风风...
    林香砌阅读 6,577评论 1 11
  • 现在的我们每天只要通过手机就可以接收到很多外界信息,通过微博、微信可以经常看到无论是名人还是身边普通人取得...
    OnlyLady成长志阅读 914评论 0 1
  • 看了一篇简书的文,《72岁的姜老太,要把我煮了吃掉》,突然想起十多年前,那个时候外婆还健壮些,却也是七十多快八十了...
    乱笔阅读 229评论 3 0
  • 毕生之所幸皆为此一见 歌飞水流留不住 此间真情长流传
    小豆豆最棒阅读 277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