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孩子在儿童时期精神其实都是很压抑的,主要是因为在课堂上有很多的要求去约束着他们,今天欧文时光的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儿童戏剧教育的教学原理吧。
不管是在几年级的课堂上,都有一个共性的要求,那就是孩子的身体、感官都是受到禁忌和压制的。在上课的时候孩子们的手、脚、嘴巴、眼睛都是不允许乱看和乱动的,这就压抑了孩子们的天性,毕竟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
但是在儿童戏剧教育的课堂上就不会有这些的束缚,在儿童戏剧活动中,充满了原声性的动作。在这里孩子们可以释放自己的天性,还可以做一些比如舞蹈、追击、歌唱等肢体动作,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释放的快感。
儿童戏剧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带有童趣性的表现形式,其中包括了文本、发展、口语沟通等肢体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很好的将戏剧的表演和教育结合在一起。
除去教育意义之外,戏剧教育的基本理论是儿童通过自发性的扮演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外在世界的理解和感觉。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必须运用逻辑推理,以及发动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脑中所想的通过表演都变现出来。
小孩子本身就具有表演能力和模仿能力,戏剧扮演也是人类的本能,也是儿童发展和学习的重要媒介。其次儿童戏剧教育还可以解放儿童的身体和心灵,戏剧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可以让孩子有机会探索并且运用多元智能。
戏剧的基本活动就是肢体和声音的表达和创作,儿童必须学习如何使用和控制自己的身体。在表演中平衡关系,而且做到灵活自如的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和感觉,这就是孩子肢体动作的体现。其次在儿童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去模拟各种人物的行为动作,甚至模拟各位植物和人物的声音动作。
戏剧活动的另一项基本要素是培养五官觉察能力,这本身是儿童接触和学习外在环境的最佳媒介。在儿童戏剧表演的活动中,戏剧老师通过具体的引导,从嗅觉、味觉、听觉和视觉触觉封等五官觉察五个方面,让儿童很好的发挥想象力进行戏剧的创造。
通过不断的转化和练习,将儿童的观察力发挥到最大,孩子们也就可以逐渐的利用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各项体验。在表演的时候我们可以观察到,台上和台下的互动是很频繁的,可以经常听到儿童的欢呼声、催促声、惊叫声。在休息时间,也会有一些的儿童会跑到舞台窥视、希望可以看到演员,在表演结束之后会和小演员打招呼,孩子们会完全的参与进去,不仅会大谈剧情,还会充分的互动。
一些神话和历史故事改成戏剧之后,不但可以很好的传播文化,还可以扩展孩子的视野。童话和科幻的作品,本身就具有想象的空间,小说和传记等改编成戏剧之后,孩子可以把别人身上发生的事情都转变成自己的生活经验。
参与儿童戏剧的表演还可以训练孩子的说话和胆识,培养孩子学习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进而学会关怀和体谅他人,帮助儿童探讨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解决问题,有利于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