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熊孩子,皆因拥有熊父母

   今天早上平平又在鬼鬼祟祟的玩游戏中渡过晨起时光。我看了感到很难过。不是反感他的磨蹭浪费时光,而是想到他此时的内心感受一定也是矛盾的:既想偷偷摸摸玩一会儿,又充满负罪感的纠结。就觉得挺心疼他的。结合昨晚的十元购买酵素事件,又引发自我思索。

为什么,总觉得自己自学不少育儿术,照搬使用,却总不得心应手?可能是孩子太聪明,他可以凭感觉分辨,什么是真诚的建议,什么是狡猾的诱导。

狡猾的诱导是:想让孩子9点上床,自己却想着12点打游戏聊微信,他是感觉得到的,当然不睡。天天陪孩子听绘本,但自己开了电脑看大片就关不上,孩子当然还是对电视充满渴望。让孩子乐器学无止境,自己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难怪得不到孩子的尊重。诸如此类种种。

陪孩子抄古文也好,读名著也好,对父母来说,若是任务都无意义。唯有真的享受其中,才会与孩子们情感上融洽沟通。

反省孩子长到十岁,打动我的那些生活片段都是我与他彼此情感深度共情的结果。例如爬山途中的相互照顾,是因为他知道我眼里有他,所以他心里有我;看书之后的心得分享,来源于他深切感受到看书氛围的其乐融融;旅行过程的真诚感悟,因为他知道我是在真心陪伴,他一点也不孤单……

  孩子的教育是父母言行润物细无声的结果,不是知识或者理智引导的产物。希望自己对孩子多些真心陪伴,少些躯壳存在。就今天,从我做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