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盛九丁 寸铁学号:230
书评课想来是大家最期待的课程之一。无它,丰厚的银子和能把自己的观点兜售给他人的那份满足感都让人欲罢不能。
青衣姐姐的风格走的是极简风。我比较在意的有这几点。
读书笔记,读后感偏私人化,但是却是我们为后面写书单,拆书稿,讲书稿的前期准备,将直接影响我们呈现给读者的文字质量,因此非常重要,须得严阵以待。
会写的人首先得会读啊,我们这些书童,没把书读透彻,又怎么能推荐给各位公子小姐呢?
那么该如何解读一本书才是正确的打开姿势呢?
读一本书,应该注意从这4个层次入手:
框架:从目录里可知组织架构
解构:你的思维输出,主要有卡片式,思维道题, ppt格式
逻辑:文章必须要逻辑自洽,否则无法说服别人。
延展:可以进行东西风类似文风对比,体现你的专业都
阅读的质量有两个维度:速度和效率,如果成为真正的阅读高手后,自然能跳过细节,抓住重点。
有一点是请以积极强调的:大家都是本着文字变现的目标去的,热情也特别高涨,征稿令一下,只管闷头写,然后盼星星胖月亮的等待好消息,最后被退稿时心痛欲裂,觉得怀才不遇,牢骚满腹。其实我们忘了做一件事:研究各个平台的调性。磨刀不误砍柴功嘛。有的平台偏重年轻人,热词你就要跟上。有的平台要求内涵深刻,就少用抖音式文字去轰炸他们。毕竟青花瓷的茶碗配着玻璃的茶盖也不伦不类呀。
最令人感动的一点是,听到现在的课,不管每节课涉及到影评还是鸡汤,老师们都告诉大家:切记要修好内功,以认真负责地态度写好每一篇文章,给读者或以积极的能量,或是实用的干货。或是美的享受。而不仅仅是给出技巧,单凭这一点便胜过无数教授花哨技巧的写作课。
书似乎人人都会读,文字也人人都能写。但是质量却各有千秋,不一而足。书评,拆书稿绝非简单原文观点或金句堆砌,而是阅读者汲取了书中养分后把重要因素拆解,重新组合后再传达给他人,算是二次创作,风寸要拿捏妥当,既要不违背书中本义,又要有所创新,可以吸引读者,可谓是带着镣铐的舞蹈。
但强者,又岂会害怕这一切挑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