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①。王者世数,系此多少②。帝既不说,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③。”帝说,群臣叹服。
【注释】
①晋武帝:司马炎,夺魏国政权而称帝。登阼(zuò):登上帝位,阼,大堂前东边的台阶。帝王登上阼阶来主持祭祀,所以也用阼来指帝位。策:古代占卜用的蓍(shī)草。帝王登位时,靠占卜来预测帝位能传多少代。
②世数:指帝位传承多少世代的数目。
③“天得一”三句:引自《老子)三十九章。有的本子“贞”作“正”,二字意义可通。《老子》所谓一,是指它所说的道,以为天地侯王都是来源于道,有了道,才能存在。
【译文】
晋武帝刚登位的时候,用蓍草占卜,得到一。要推断帝位能传多少代,就在于这个数目的多少。因为只得到一,武帝很不高兴,群臣也吓得脸色发白,没人敢出声。这时,侍中裴楷进言道:“臣听说,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宁,侯王得到一就能做天下的中心。”武帝一听,高兴了,群臣都赞叹而且佩服裴楷。
满奋畏风①。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②。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③。”
【注释】
①满奋:字武秋,曾任尚书令、司隶校尉。
②琉璃屏:琉璃窗扇。
③吴牛:吴地的牛,即指江、淮一带的水牛。据说,水牛怕热,太阳晒着就喘息。看见月亮也以为是太阳,就喘起来。比喻生疑心就害怕。
【译文】
满奋怕风。一次在晋武帝旁侍坐,北窗是琉璃窗,实际很严实,看起来却像透风似的,满奋就面有难色。武帝笑他,满奋回答说:“臣好比是吴地的牛,看见月亮就喘起来了。”
诸葛靓在吴,于朝堂大会,孙皓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①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②!
【注释】
①诸葛靓(jìng):字仲思,他父亲诸葛诞反司马氏,被司马昭杀害。他入吴国,任右将军、大司马。吴亡,逃匿不出。
朝堂:皇帝议政的地方。
孙皓:吴国末代君主。“卿字”句:仲思的思,字面义是思考,考虑,所以孙皓才这样问。
②如斯:如此;这样。
【译文】
诸葛靓在吴国的时候,一次在朝堂大会上,孙皓问他:“你字仲思,是思什么?”诸葛靓回答说:“在家思尽孝,侍奉君主思尽忠,和朋友交往思诚实。不过是这些罢了!”
蔡洪赴洛①。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②。君吴楚之士,亡国之馀,有何异才而应斯举③?”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④;盈握之壁,不必采于昆仑之山⑤。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⑥!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⑦”
【注释】
①蔡洪:字叔开,吴郡人,原在吴国做官,吴亡后入晋,被认为是才华出众的人,西晋初年太康年间,由本州举荐为秀才,到京都洛阳。
②幕府:原指将军的官署,也用来指军政大员的官署。
群公:众公卿,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辟命:征召。“求英”两句:这两句意思是差不多的,只是要造成对偶句,增强文采。仄陋,指出身贫贱的人。采,搜求。岩穴,山中洞穴,这里指隐居山中的隐士,也可以泛指山野村夫。
③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两国都在南方,所以也泛指南方。亡国:灭亡了的国家,这里指三国时吴国,公元280 年为西晋所灭。
④夜光之珠:即夜明珠,是春秋时代隋国国君的宝珠,又叫隋侯珠,或称隋珠,传说是一条大蛇从江中衔来的。
孟津:渡口名,在今河南省盂县南。周武王伐纣时和各国诸侯在这里会盟,是一个有名的地方。
⑤盈握:满满一把。这里形容大小。壁:中间有孔的圆形玉器。
昆仑:古代盛产美玉的山。
⑥大禹:夏代第一个君主,传说曾治平洪水。
东夷:我国东部的各少数民族。
文王:周文王,殷商时一个诸侯国的国君,封地在今陕西一带。
西羌:我国西部的一个民族。
按:这里暗指大禹、文王都不是中原一带的人。
常处:固定的地方。
⑦“昔武王”句:周武王灭了殷纣以后,把殷的顽固人物迁到洛水边上,派周公修建洛邑安置他门。战国以后,洛邑改为洛阳。
得无:莫非。表示揣测。
苗裔(yì):后代。
【译文】
蔡洪到洛阳后,洛阳的人问他:“官府设置不久,众公卿征召人才,要在平民百姓中寻求才华出众的人,在山林隐逸中寻访才德高深之士。先生是南方人士,亡国遗民,有什么特出才能,敢来接受这一选拔?”蔡洪回答说:“夜光珠不一定都出在孟津一带的河中,满把大的壁玉,不一定都从昆仑山开采来。大禹出生在东夷,周文王出生在西羌,圣贤的出生地,为什么非要在某个固定的地方呢!从前周武王打败了殷纣,把殷代的顽民迁移到洛邑,莫非诸位先生就是那些人的后代吗?”
╭(′•o•′)╭☞喜欢请关注林露如雨
【无戒365天日更营写作训练第九十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