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老师课程中讲的成为咨询师的四个内在动力在我身上都有体现,作业要求写两个,我感受了一下对我来说排在前两位的是修复的需要和身份认同的需要。
首先,修复的需要。接触心理咨询是因为孩子,我知道在他小时候我曾对他“施虐”,虽然孩子没有表现出很明显的偏差行为,也找了沙盘老师,带他玩了两年沙盘。后来,孩子慢慢长大,出现了比同龄人早很多的“叛逆行为”,他通过“自虐”向我宣言,开始拿回自己的主权,面对失控的局面,我却无能为力。于是自己也做了一段时间的沙盘治疗,自此开始了自我疗愈的旅程。在这段全新的旅途上我体验过世界毁灭的挫败感、退行到婴儿的无力感、无地自容的羞耻感、不知所措的内疚感,也体验过自我接纳的愉悦、感知自然的新鲜感、尝试放手的轻松和一瞬间豁然开朗的清明,感知之门慢慢开启,生活慢慢地鲜活起来。对心理咨询的了解从最初的沙盘疗法,到人本主义、行为疗法、认知疗法,最后到精神分析,终于在精神分析这里找到了根,想要好好地学习一下,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成长,让自己放轻松,让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也都可以轻轻松松地生活。
其次是身份认同的需要。在自我修复的功课里,我曾问过自己喜欢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最初是没有答案的。在这之前自己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我的人生一路顺风顺水,可掌舵的人却不是我,要么是父母在替我掌舵,要么就在随波逐流。自我疗愈的过程也是我寻找答案的过程。一路上自己跌跌撞撞,不断地跌倒、爬起,与小伙伴分享感悟体会的同时,不仅自己收获了成长,身边的小伙伴居然把我当成了“专家”,遇到问题感到困惑的时候也会来找我聊天,听听我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体验到了成就感,慢慢地我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我要做一名心理咨询师。就像付老师课程里举的例子:有的人三四十岁以后转行到心理咨询行业,开始全新的人生旅程。我就是这样的人,我的心理咨询师旅程从曾奇峰精神分析初级学习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