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的挑战

   

      在下载简书200多天后,我终于发布首秀,时间是2020年4月19日。当天自度写得还顺,一时豪情漫卷,申请了挑战日更。

      昨天是日更第三天,临近deadline,方匆忙登录胡编几句提交。零点之后在耻感中从头修改。

      当时码了2800余字,取巧自欺的感觉如影随行。但为文过程的主心情似乎仍很嗨。至今奇怪的是,划上句号的瞬间,沮丧立刻布满全身:这不是我想要的文字。有如临镜自照,惊见妆容残陋,丑得自己想哭,性情大乱间不知从哪儿开始重新描画。

      当天下午在评论中针对朋友的,好像掌握了真理的评论画面,亦在此时浮上心头,感觉自己好搞笑。朋友谈到日更时,说有时为完成任务,偶有写些言之无物的东西交卷敷衍,觉得有罪恶感。然后喟叹自问这种无质量的坚持究竟意义何在?是否该停下先读读书,提升自我后回头再来。我回文大意是且写且提高,不间断持续很重要,读与写不是矛盾,是互洽。并特别提及反复修改对提高写作能力进而为文章提质的重要性等等等。在颓然中,甚至想在心中秒删掉那一大段评论。

        诸味杂陈,把自己包裹得像粽子,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在嘲笑自己好有勇气,居然发出那些浅薄偏颇刻板缺失同理心的话语。日更有难度的想法,像一个异端突然蹦出来,再也赶不走。

      直到下午陪儿子睡觉,整个人心情都很糟糕。

      艰难入眠。睁开眼时,看到从没有掩实的窗帘缝中透入的阳光,心情无端大好。搜索之前的颓然沮丧,渺无踪形。前面种种,除日更和难度这四个字还蹲在心底外,恍若一梦。

    日更有难度吗?我再次认真自问,听到一个清晰的声音说:是的。

    似乎要把任何公认正向的东西,变成日常习惯,都不容易。人首先是动物,动物一般都是饿了吃,困了睡,任由遗传的生命密码安排。而人的所谓正向习惯是逆动物性的,具有社会属性,自带浓烈的强迫性。马拉松对普通人来说已经极具挑战性,而日更是一场不知终点所终的马拉松。日更由自发走向自觉,就成了赢得这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必须要逾越的沟。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即便日更质量达不到自己期待,只要挺住了,就是成功。其实,达不到期待,再正常不过。不管你如何坚持,进步有多神速,客观来讲只能达到无限接近自己的期待。人,尤其是咱们普通人,纵不与那些天赋异禀,自带光环的人作比较,在自己的时光长河中,还是要力争做过或去做至少一件算得上死磕的事。在弥留时回首,遥望值得自己尊重的那一段的自己或那一刻的自己,或许会少些遗憾。

      世上路很多,哪条适合自己,上路才知。路要自己走,路有不同走法。日更理同。时间充裕和时间紧巴应有不同的更法。顺时可以异彩纷呈落英缤纷,瓶颈时可以喟叹可以牢骚可以问路在何方。千万别说没时间的话,这种念头要早掐掉。时间嘛,有趣的人早说过,如同某沟,挤一挤还是有的。需做到:不为懒散找借口,要为勤奋寻理由。大河弯弯,当他一往无前汇入大海之时,我们可曾想到他历经了多少跌落和偃塞;又或当他走出险地荒野穿越风霜四季,变得从容博大时,我们可曾看到他低徊曲折也从不言弃的东归之志!从容有向、沉蓄向前、宁曲回头复又东,都是河流能入海的要诀!是日更可以借鉴的攻略!

      学、思、习是一个有机循环的圈。日更就是习的一种,是我们学习思考后的实践之一种。日更能呈现我们学习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能帮助调整调节学和思的方向。

      日更记录自己的成长,看到成长,正常人都会开心。这或许就是古人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之旨在。

        每个人都有自己迷恋的舒适区,但它有可能是精神鸦片。日更如是。如果不能警醒,其弊甚大。惯看幽溪明泉,难领会大河奔腾的滔滔磅礴,不易明了大海潮起潮落而又容纳百川的启示。乐处平地,但见一马平川,好像亦有极目楚天舒的开阔,焉知可能正是自己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阻碍!

        喜欢观山,似乎是一定意义上的舒适区。但若能跳出此山中,观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那就早不在舒适区中了。那些乐于在某一领域深耕,进而窥得世间堂奥,应算是在自己舒适区中突破升华了。或者,这种某一领域的专注挖掘,从本质上讲,已不属普通意义的舒适区范畴。所谓一滴水里看世界,大抵就是这个意思吧。

        挑战日更,易乎?难乎?皆在于心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