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人吐槽过微信,抱怨自己被各类奇葩好友难以理解的言行所困扰,被过多的信息所包围,时间被碎片化。您平时主要用微信做什么呢?刷朋友圈?还是聊天?
我自己则更多地把它当作提升自我的工具。
1.“微信读书”是成本最低的读书工具
我刚刚用本周在“微信读书”的“读书时长”换取了微币,然后用账户余额中的4块微币,购买了一本早以耳闻的《长尾理论》。
和其他的电子书相比,“微信读书”大方得多,它的优点在于它不只提供一个很短的简介,而是一般会让你试读一百多页。
一本书一旦读到这么长的位置一般是能够判断出想不想继续读下去的,这时候再购买整本书就不会出现书买来后才发现没有兴趣,读不下去的现象了。
而且,如果此时你的账户余额不足,或者还不想充值的话,你可以暂时把这本书放一放,再看看其他感兴趣的书(也足够让你试读上一段时间)。然后,你可以用每周累计的读书时长去兑换微币。相信你很快就会发现不知不觉就攒够了购买一本书的微币,所以,假如你足够爱读书,实际上你几乎可以实现免费阅读,
而“微信读书”里书籍的定价本来也不算贵,甚至可以说是相对便宜的。还以《长尾理论》为例,纸质精装定价44元,在亚马逊网站38元,平装版21元,而且没有kindle版。
2.在公众号可以读到很多好文章
公众号分个人微信号和企业微信号,无论你想学习专业知识,还是发展个人爱好,都能找到你所需要的公号和文章。
&企业公众号:
我所关注的“数字化企业”公号,在2014年就开始介绍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及相关数字化工厂,而当时很多制造业同仁对此还闻所未闻;在“哈佛商业评论”、“长江商业评论”等公号则总能读到当代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在“湛庐文化”、“理想国”等出版界的公号里很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书单,而且它们还经常组织线下的分享。
&个人公众号
有人说微信公众号的红利已经过去,但是,实际上今年又有“个人原创公众号”元年的说法。
是的,好像就是在不经意间,微信已进入了一种新的阶段,个人公众号的魅力已超过了企业公众号,而原创和特色正是个人公众号的魅力所在。
说到个人公众号,同为女性的我关注的女性写作者比较多,代表人物有萧秋水、周冲、艾明雅、赵星(一只特立独行的猫)等,其中萧秋水似乎年龄稍长些,是一位知识管理者,另外三位无论是本人及作品也都极其富个性。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和菜头的个人公众号“槽边往事”。
和其他公众号免费订阅不同,“槽边往事”于本月初刚刚转为有偿阅读,在“得到”app订阅每年需199元,而和菜头每周将做3+N次更新,即不少于三次更新。
我应该不属于和菜头的死忠粉,所以,没有马上去付费订阅,但我有几个闺蜜,她们都是毫不犹豫就下了单。而听她们讲没有几天订阅人数就已经过万。因为有偿阅读的文章不能分享转发,我担心今后跟不上闺蜜们的脚步,所以,后来也忍不住掏了腰包。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说到,肯付费阅读的人肯定是尊重他人,更尊重自己的时间和为自己负责的人。而且,最开始付费的用户一定是善于冒险,果断决然的人,能够从常规中走出来,一定具备创新精神。我不一定是这样的人,但我那几个闺蜜还真是这样的人。
有人说为内容付费的时代已经来临,而最为典型的就是“分答”的出现。最近,很多名人专家、网红纷纷入驻“分答”语音平台,据说实现了“躺着”挣钱,有了“睡后”收入。他们在分答平台上设置个人简介、擅长领域及付费问答的价格(王思聪回答一个问题收费3000元),有人感兴趣就可以付费向其提问,对方用60秒的时长来回答,如果其他“游客”想知道答案,可以付费偷听,不过此时价格相对低了一些,偷听所付的钱将由提问者和回答者平分。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一点付费去提问或偷听的欲望,因为我感觉一分钟的时间其实解决不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而微信公众号还没有实施有偿阅读(不过可以自愿打赏),何不趁这个时候认真拜读他们的原创作品呢,很多疑惑和问题在他们的文章里就能找到答案。
3.在群体中找到坚持的力量
你的微信里有多少个群呢?是不是有同学群、同事群、家人群、同乡群等等呢?我喜欢的则是与个人兴趣爱好相关的,需要付少量费用的群,带有激励性质的群。
我们每个人总想做些改变,诸如减肥、健身、早起、读书……,而每一项改变都不容易,因为其背后都意味着改掉一个旧习惯,养成一个新习惯。
试想一下,假如尝试同一项改变的并不只是你一个,而是一群人,你不是孤独的,而是有同伴,这时候你的勇气和信心是不是变大了些?是不是感觉困难小了些?
我最早参加的是“跑步者说的”百人百天群,养成了跑步的习惯。今年又参加了“熊猫读书”的读书群,和“好报”的写作群。这些群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收取少量费用,在规定的时间要完成规定的任务,违规次数超过规定就会被剔除。
因为付费及规则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坚持下去的可能性。
当然,事情也不是绝对的。
从三月份参加读书群,到目前为止,已学习17本书,但班级的人数已经从最初的100人减少到了71人;6月份参加的写作群也从月初的100出头减少到了89人。
虽然不愿意看到,总还有同伴坚持不到最后,还是很为他们惋惜的。不过,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而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鼓励自己说,马拉松都不怕的人最不缺的就是耐力,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4.一个朋友就是一扇窗
很多人把微信当成社交工具,而我并没有刻意去拓展所谓的人脉,但是却通过它找到了很多学习的榜样。
我的微信好友分为几类,最早的是之前手机通讯录里带过来的故知,后来,则陆续多了跑友、书友和笔友,当然,有的朋友身兼多种身份,像山上有云、微蓝、兔子、小花、阮阮等人,既是跑友又是笔友。
而且,因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后面几类朋友的联络和互动好像还更多些。
每个朋友都像是一扇窗口,让你看到更丰富的人生和更广阔的世界。
小花就是这样的一位大美女。她根据飞机上邂逅的真人真事而写出的《董姨》连载,天天吊足我们的胃口。而去尼泊尔禅修、徒步,去内蒙沙漠徒步,去福建的双溪学油画则都是她近两个月来所完成。真是佩服她,我哪怕只完成其中的一项也好啊。
所以有人说,你永远不知道她明天要做什么,真是深以为然,而且我要再补充,无论她明天做什么我都不会奇怪,而且为她喝彩。也许我做不到她天马行空般的潇洒,但能学到她的一些人生态度也是不错的。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微信也一样,当我们感觉自己被其绑架时,问题不在微信,而在使用微信的人,也就是我们自己。与其抱怨和吐槽,不如改变自己使用微信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