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创作类型小说,你偏好哪一种?这一类型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部作品?请评价此部作品,不低于200字。
我比较偏好科幻小说,硬科幻和软科幻都喜欢。这类小说描写平时绝对不会发生的场景,作者和读者的想象力相互角逐,看着很过瘾。人本来就好奇于未知的事物,希望能看到生活的更多可能性。有时还能学到一些科学知识。当然,大多数科幻作家文笔都不怎么样,特别是硬科幻作家,我喜欢只是因为情节。自己的工作是软件测试,考验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读科幻小说,甚至想写。时常会冒出一些奇思妙想,有些已经应用到了工作当中。上学时我就把课堂上的知识改编成小说,自娱自乐,现在还保留着呢。
印象最深的要属王晋康的《水星播种》了。那是一篇充满宗教色彩的小说,要完全读懂需要具备些宗教知识。大概内容是地球上一位富翁通过技术手段移民到水星,将诞生金属人的种子撒到上面,数万年后进化出了金属人。而这位富翁尽管其貌不扬,竟也成了水星的造物主,被写进《圣书》(水星上的《圣经》),供世人朝拜,传颂。小说探讨的与其说是探讨科学问题,不如说在宗教上下足了功夫。神是什么,也许是人造出来的,也许真实存在,但远不像人们想象地那般强大。宗教的背后可能就是一层窗户纸。当人们历尽千辛万苦去寻找神,为了信仰而相互争执,甚至相互残杀,这真是神所希望的吗?相信作者是研究过基督教,研究过圣经的,否则也不会把宗教的起源写得这么深刻。哲理是王晋康小说的特色,就像一位老人缕着胡子讲故事,周围是一群托着腮帮子听得入神的小孩。教育就是这样潜移默化。相比其他作家,比如刘慈欣,作品就有些过于偏重科学,读起来硬梆梆的,缺少人情味儿。由于体制原因中国没有宗教,或者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王晋康把宗教融入科幻可能也是无奈之举。
小说最巧妙之处在于过去、未来的穿插叙述,相互印证。可以看出作者还是掌握一些小说创作的基本技巧的。
因为是硬科幻,里面难免出现一些科学数据,比如水星的温度,公转速度等,这些都不能错。否则,很快就会被火眼金睛的读者们揪出来批斗。当年刘慈欣就因为数据存在计算错误,而不得不出来道歉,并修正了数据重新发表。这是科幻精神,也是科学精神,而科幻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水星播种》并未留下明显的Bug,算是基本过关。
身为机械厂的一名高级工程师,塑造人物不是王晋康的强项。小说里的水星人、富翁、律师等角色的性格都显得单薄,缺少铺垫,符号化很严重。这有点像古龙的小说,性格、能力似乎都是与生俱来,只看到结果,看不出原因。相比之下,一些软科幻作家则好很多,比如赵海虹,她的《宝贝宝贝我爱你》写得温情脉脉。如果抛开科幻,作为人文小说来看也很有味道。,
如果给《水星播种》打分,情节可以打9分,文笔打4分。基本可以忽略文笔这个东西的存在,可能作者的重点不在这。科幻读者本来就是小众群体,作者和读者之间已经形成了某种默契——我写的,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