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有诗《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令人怅惘,从前的时间是慢的,生活是缓的,而今,为什么我们感觉时间加快了呢?特别是步入成年后,白驹过隙的沉重感更强烈,我们试图抓住,却力不从心。
社会的价值观从鄙视碌碌无为,崇尚天道酬勤,逐渐演变成,羡慕忙里偷闲,闲然自得的轻生活。马云打太极,王石爱划艇……名人的业余生活五花八门,活出了生活的斑斓,实现了时间价值的最大化。回头来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与其说是逃避社会,不如说它恰恰是社会和生活的最高境界。
所谓奋斗,无非是跟时间较劲,最后看到底是沦为时间的奴隶,还是成为它的主人。
从《未来时间使用手册》这本书,我获取了一些启发。
作者松冈真宏,来自日本的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学部,从事于经营管理咨询、并购财务顾问及企业重组咨询等服务,很显然,他的书以及提出的观点都在经济学的理论范畴和背景下产生。他认为时间是资本,社会即将进入时间资本主义时代,掌握了时间,也就掌握了财富,而对时间掌握的不同,也反映了职场中不同的阶层。
重新认识时间的价值
到底什么是时间资本主义呢?就是将“时间”作为重要资本的主张和社会发展方向。书中一直强调,自步入新世纪以来,社会发生巨变,不管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格外吝惜时间。
根据马克思经济学观点,价格是劳动价值决定的,而劳动价值是劳动力所必需的费用总和决定,在松冈真宏看来,这里的费用总和比如物价、房价又由劳动价值决定,暴露了这种理论的漏洞。当然,商品的价格还由供给和需求决定,他认为,为帮助人们摆脱时间制约的商品和服务,也就是时间价值,将会纳入到价格的决定性要素中。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改变的时间的流动,资本原始积累前的古代社会,时间不足为道,车马可以数天将重要信函送达天子手中,但是到了近代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后,数天时间的耽搁变得难以想象和接受,在战争年代差几个小时甚至分钟都将导致崩溃。
作者将时间分为“大块时间”和“碎片时间”,一个是连续性的长时间,另一个则是不连贯的碎时间。IT的发展让我们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来创造价值,由此产生了诸如碎片化信息、厕所读物等文化产物。特别是碎片时间得到了更高的效率,作为时间的“长尾部分”也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价值,而且大块时间与碎片时间之间的价值差距正在缩小,设想,一些社交大V、直播网红可以通过1-2个小时甚至几分钟来营利,创造的价值有些已经超出了他们大块时间。
归结起来,无非是通过时间高效化和时间舒适化两个方向思考和发展。比如电商的迅猛发展,无非是极大地提高了时间的效率,而超市的班车为我们提供了时间舒适化。
时间中的商业机密
提到时间价值,不得不提它的搭档智能手机。就如前文所述,时间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然成为了创造个人时间价值的机器和工具,确切的说,智能手机成为我们创造碎片时间价值的重要载体。
显而易见,得智能手机者得天下,所以智能手机之战、手机端之战,再发展到C端电商之战,无不围绕着时间价值这个命题。在作者看来,碎片时间衍生了规模巨大的金融业。
经济学中用“时间偏好“来表示金融产生的利息,“金融就是每个人对其持有的金钱价值的时间感或者时间偏好的交换”,比如国内兴起的P2P、支付宝余额宝等平台。
于是,碎片时间逐渐变得越来越珍贵,人们争相在碎片时间上实现价值最大化,由此产生了时间的切割买卖的兼职,甚至专职人员,比如外卖人员、快递员、黄牛,他们的职业就是通过大块时间来换取消费者的碎片时间。我们宁愿多付2-3元来换取自己的碎片时间,有人是为了追求时间的舒适化,而有人是为了时间的高效化。
而且,按照时间资本主义的原则,消费者希望尽力将沉没成本降到最低,所以就催生很多招牌型服务,中介平台、经纪人,都属于这类行业。
做时间的主人
吴秀波曾在高晓松访谈节目里提到,最值钱不是所在的节目内容,也不是你我的身份,而是此时此刻的时间,在一旁的高晓松频频点头。吴秀波道出的心声与我们内心感触不谋而合,那就是时间的确是当代社会的稀缺资源,某种程度来说具有唯一性。
作者以时间将现代职场人士进行了划分,即有钱又有闲的创意阶层、有钱但没有时间的传统精英阶层、虽然没钱但有大把时间的日常人、既没钱又没时间的认真的穷人。
社会职场中有着一群忙碌的蚂蚁,地位卑微,披星戴月,生活没有太多的休闲,只有拼命的奋斗,他们或许是单纯追求数量和速度的工人,也许是无法进行时间自由管理的服务员,但都是没钱又没时间的穷人。他们的时间无法被分割,即使有碎片时间,也无法转换成价值,最可怕的是,在智能时代到来之际,他们机械化的工作很快就被机器人取代。
刚开始,职场中很多会将精英阶层作为自己的职场目标,但是他们却忘了,成为精英可能要牺牲大部分时间,所以这类人士没有太多自己的生活空间,事业成功,家庭倒不见得多温馨。为什么生活在城市的名人、富人很少有闲暇的时间,王健林从早上5点到晚上11点都在有满满当当的安排,哪怕你所在单位的领导,不是在开会,就是在会晤重要人物,几乎没有时间去关注一线工作人员的唠叨和吐槽。
不过,过分拼搏一不小心就会成为没有时间的精英,成功欲望的顶端就如竭尽全力将激情释放,而后却只能感到失落和空虚。又有时间又有钱的创意阶层已然崛起,他们可以随意组合碎片时间,以提高创造力作为目标,而不是单纯的业绩,往往正是这些人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职场中不在有绝对的公和绝对的私,我经常在办公期间与同事微信群中拉家常,也会在吃饭的时候向领导总结工作。作家、媒体人可以自由管控时间,他们不需要坐班和机械化的打卡,衡量他们的产出价值不是时间,而是创意,以最短的时间产出最好的创意的人会在职场的顶端熠熠生辉。
所以,有钱的忙人实现的时间高效化,所以常常会觉得时间不够用,从而有种时间飞逝的错觉。有钱的闲人实现的时间舒适化,在他们看来,时间并非弹指一瞬,而是承载着足够的生命厚度,闲然漫步。
(可现实是,我们既没钱又没时间,时间在手指中消逝。)
如何提高时间价值
说了这么多,我们最想知道怎样提高时间价值,比如说抛弃垃圾食品,开始运动,不发呆不做低头族。这些不良习惯多少都跟时间有关,但作者却从更宏观的角度引导我们。
首先,人才特别是创造性人才都聚集到大城市,大城市会越来越拥挤,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会越来越近。理由当然是为了节约时间,但也是因为生活和工作紧密成为常态,人们逐渐习惯两者相随。
其次,现实的空间变得不再重要,住豪宅不如待在自己的虚拟空间,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完美的空间,通过技术和服务来“增强现实”。作者认为,越是没有时间,就越应该与人见面交流。将时间用于与人沟通上是能够实现碎片时间价值的一个有效方式,所以,即使工作忙碌的人也会在周末时间参加聚会活动。。
时间的价值不仅启发了个人,也给城市和企业发展带来一丝冲击。根据《未来时间使用手册》的观点,大城市会变成超级城市、单极集中城市,城市的低价和房价会高涨,这在过去的2年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已经见证。在这类城市中,服务业会迎来发展高峰,移动相关产业也会拥抱红利。
同时,模块化企业将是未来的赢家。以前一家企业会包罗所有的生产流程,成本增加的同时,时间其实有所流逝,取而代之是各类外包公司的诞生,为大型企业服务。事实证明,这种模块化的方式不仅能节约人力物力,还能降低风险。
未来是怎样的时间社会?
一个人大概能活到80岁左右,未来的自己还有多少时间,未来的10年、20年的自己又会是怎样的呢?
或许智能机器人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取代了某些毫无创造力的职业,大批人下岗,企业时刻注视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实现不断地转型、转型、再转型,在共享经济之后,会有另一个新面孔。
从《未来时间使用手册》的观点,不难看出,作者提倡的是一种混合型工作,公与私融合,未来的我们不再专职某一类岗位,会兼职一些其他服务类岗位,比如保险、中介、证券股票等。对于具有创意天赋、生产率高的人来说,持续地进行公私融合,能够更快地获得生活的满足感。
但这不妨碍企业的分工将进一步细化,亚当斯密说,分工可以提高社会效率。细化分工,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达到利润最大。
不过,与其实现时间的高效化,还是通过时间的舒适化,获得创造时间的价值更有意义。你是否找到了创造时间价值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