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一个人不需要太久,一眼足够。
爱上一本书也不需要太久,一篇文章就够了。
与它初相识在一个明媚的上午。十一国庆假期,我放弃了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的热门景点,回到娘家跟母亲小聚。除了买菜、做饭、陪娃以及和母亲聊天以外,日子又开始变得百无聊赖起来。“我们去书店吧!”兴许是几日未闻墨香又开始想念,换鞋时,一下子就将内心深处的渴望唤醒。
不得不承认,书是治疗空虚症的一味良药,书店是安放灵魂的避风港。当我踏进书店大门,看到书架上一排排整齐的书籍时,就仿佛异乡远游的游子又回到了那片曾生养过我的土地,感到无比的熟悉和亲切,刹那间,重新找回了满满的归属感。
那天的阳光明媚、温暖,原木色书架上的一盆盆多肉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慵懒、可爱。这是一家装修较为古朴、简约的书店,我轻轻地踱步于书店用深色木地板铺成的走廊,像置身于历史长廊、文化长河一般,一时陶醉了。
我的眼睛跟随指尖在一本本书籍之间轻轻掠过,直到看到它——《林清玄散文精选》,脚步顿了一下,心想:这不正是写《生命的化妆》的那位作家?顺手将书拿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简单的淡绿色田园画,翻开第一篇,赫然写着《清欢》二字,开头还引用了东坡先生的那首《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这让近期正在读《东坡先生传》的我兴致倍增。不禁反问:何为清欢?
东坡先生说:“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他游南山在山庄农家喝清茶、品山间嫩绿的素菜时发出的感慨:这人间最有味的就是这清淡的欢愉啊!远离喧嚣和官场争斗,这是走进山林的苏东坡品味到的“清欢”。
林清玄先生在书中说:“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山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比钻石更引人的滋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感受到比提笼遛鸟更感动,或者甚至于体会了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都是清欢。”我真真爱极了这段文字。
我渴望这样的“清欢”,可是作为刚刚过完三十岁生日的青年人,现实生活中的纷繁复杂,时常不允许我拥有这样的“清欢”。我有的时候仍会认为饭店里做的饭菜比山野菜好吃。孩子的班级要换主课老师了,一位长者告诉我:你孩子现在班上换的新老师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哩!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即使老师小学没有毕业,您孙女不也在那里上了一年多、才刚刚转学吗?工作中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成为别人的“垫脚石”“替罪羊”。有时因为加班一整天都没有见到孩子,晚上到家他却早已入睡,身心俱疲的我直接瘫软在床仰望天花板,问:清欢何在?!
世事的繁杂,谁都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难道凡尘中的我们就不允许拥有清欢了吗?不!不知真的是年纪渐长,还是心地开始变得成熟,从今年起,我开始学习品茶、练字,周末去山上赏春花、摘果子。我不拒绝和朋友们对酒当歌,但也享受一个人独处的奢侈时光;我不反对酒店里那些诱人的美味佳肴,但也开始尝试着多吃一些野菜。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之时,当我仰望天空之际,我仍能深切感受到内心深处那个渴望“清欢”的真正自己。
那么,“人间有味是清欢”与诗仙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是否相悖呢?我认为不尽然。“清欢”不是要我们远离烟火气,脱离实际,“尽欢”也只不过是身心上的欢快、愉悦而已,是一种放松方式,而内心深处的淡然、为人处世的大度、以诚相待的素养,少一些表面上的阿谀奉承与冠冕堂皇,这应该才是最本质的“清欢”吧。
林清玄先生说:“在我们拥有愈多的物质世界时,我们清淡的欢愉就日渐失去了。”如果我们暂时摆脱不了现实的羁绊,那么,“清欢”不仅仅是对平静、舒淡、简朴生活的美好向往,更是一颗少一分世故、多一分“愚笨”的素心。
很幸运,就在这样一个阳光满屋的上午,不经意间遇见了《清欢》,遇见了真实的自己。
(愿远行人都看到最美的风景,愿归来者终等到最暖的灯火。
如果生命有轮回,愿你,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