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式美学—传承茶席之美

西方美学执着于"再现"与模仿的追求,在理论及形式的建构上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中国美学则另辟蹊径,以"表现"与抒情为旨归,在意境的营造上开辟出独特的审美天地。这种差异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老庄哲学——老子倡导"道法自然",庄子推崇"天人合一",为中国美学奠定了重自然、尚虚灵的理论基础。及至魏晋,"道"与"气"的玄学思潮将这一传统推向新的高度;而宋代文人的审美体悟更将其升华到"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境界,奠基了中国人的独特生活美学。


▲ 宋徽宗《文会图》,和大臣分茶场面

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宋代文人雅士偏爱将茶席置于山水之间,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寻找灵感。他们巧妙地将对自然的感悟融入日常生活,在茶席上摆设那些寓意深远、形神兼备的艺术品。这种独特的审美趣味催生了"四艺"的合称:焚香袅袅,点茶汤色,挂画山水,插花取意,无一不展现出中国人与天地万物和谐共鸣的生活美学。

书房茶席

时至今日,虽然现代饮茶方式已与千年之前的宋人有别,但我们依然希望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寻觅到这些雅趣的遗韵。

焚香之幽静

焚香之幽静、品茶之细腻、挂画之空灵、插花之天趣,在当代雅士中得到全新的发展与演绎,这种源自宋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内核,虽然在当下很难逃离都市的束缚但是书房间一方茶席无不在诉说着-“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境界。


身即山川

茶席之妙,贵在人与器物、茶汤与意境的和谐统一,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它不仅承载着茶事之美,更是一场调动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与听觉的感官盛宴,一次对生活美学的深情探索。不在繁复的雕饰,在于自然天成;不在于刻意的造作,而在于返璞归真的意境。

返璞归真

不仅是书房茶楼家中处处皆可成茶席。客厅之间,乃至卧室一角。亲手布置一方茶境,犹如营造心中的理想国,焚香、品茗、插花、挂画,即便在寻常的日子里,也能让时光优雅如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