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不应该给孩子“物质奖励”

三年级班上的曾同学,我对他印象特别深刻。他曾挑战“权威”,一定要回到我班上,原本以为他来了之后会上课顺利。

没想到,回来之后,他仍然磨磨蹭蹭不肯来上课,有时候就在楼下也不上来。

和小曾妈妈深度沟通,才知道:小曾不管上谁的课,上来之前都要礼物。

有时候是一个冰淇淋,有时候是一个喜欢的玩具,有时候是一包麻辣,总之必须得要点什么。

妈妈不给,那就不上课。好在他非常喜欢我的课,每次我只要电话打过去:“曾同学,赶紧来上课!”

不等他回答,我就赶紧挂了电话。他必定火速赶来。

我明明能感受到他喜欢上课,可是为什么一定要拿到奖励才肯来?!

为了弄清楚具体情况,我和小曾妈妈深入沟通了不下四次。

原来小曾爸爸因为特别宠爱小儿子,从小养成了“物质奖励”的习惯。

从一元两元,到五元十元,孩子学习需要的物质激励,越来越多,才能让他觉得出来上课不亏。

即使自己非常想上的课,也要佯装不去,直到拿到奖励。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上课,小曾妈妈打过来几个电话。

一接起来,小曾妈妈焦急地说:“彩儿老师,小曾刚刚到门口了,又跑回去了。我和他哥哥都没有抓住他。他想一把枪,我们没给他买……”

下完课,我给小曾打了个电话,直接问:“曾,你来不来上课?”

他有点不好意思,可是语气很坚定:“来!”

“那,以后上课不能要礼物了,行不行?”我趁热打铁,追问。

“不行!”同样的坚定,和刚才一模一样。

从那以后,我和小曾妈妈约定,不能再直接给他物质奖励了。可能刚开始,很艰难,但是慢慢孩子可以适应。

“上课要礼物,那课程都不报了,寒假在家里玩。”妈妈宣布了这条规则后,小曾果真在家玩了两周,然后他自己提出要去上课。

因为朋友同学们大多数都在培训班,庭院里好像真没什么玩的了。

原来,没有人一起玩,那“玩”就比上课还无聊。

从那之后,小曾好像长大了,他不会主动要物质奖励,按时背上书包去上学,并且不用家人接送了。

我和小曾妈妈也一起约定,把孩子的物质奖励换成积分奖励,积分最后也是可以兑换自己喜欢的东西。

但,这跟直接奖励物质,截然不同。

孩子会认为:这是我挣来的,不是我耍赖要来的。

先付出再得到,跟先索取再付出,看起来差不多,实际对孩子的影响有着天壤之别。
瞬间长大

敲重点:

1、可以给孩子物质奖励,但不是索要的方式。额外劳动,可以给相应的报酬。

2、尽量不要直接给孩子物质奖励,以积分或者贴纸的形式兑换。孩子付出了,才会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3、凡事不是绝对,根据自家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才是因材施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