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卡片学习法——让你记忆更牢固
新思维导图学习法是骨架式输出的第一种方法,侧重于梳理出整篇文章、系列课程或者一本书的大骨架,通过将大骨架梳理出来,明确整篇内容的逻辑结构,帮助自己从整体俯瞰的视角掌握知识。知识卡片学习法,聚焦于核心知识点的逻辑结构的可视化呈现。
知识卡片的前世今生
纳博科夫使用卡片进行写作
卡片式写作好处
- 必要难度理论
- 提升创意密度
- 卡片拼接式创作
知识卡片的重新定义
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课程启发了我对知识卡片的认识。这个专栏的特点是每一讲的后面都有一张知识卡片,一张卡片相当于一个工具,把这一讲中最核心的知识调用出来,方便自己复盘。
为了让知识卡片起到更好的记忆效果,我会注意在对知识的记忆保持轻量化的同时,更加注重知识的视觉化。所以在制作知识卡片的时候,我会在知识卡片上加入一些符合大脑阅读习惯的视觉化、结构化的元素。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重新定义知识卡片学习笔记法:在碎片化时代,把核心知识抽取出来,进行逻辑结构可视化编码记忆,形成可保存、分享、传播的记忆卡片的学习方法。
知识卡片笔记与思维导图笔记的区别
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的本质都是知识逻辑结构的可视化呈现,在制作过程中提高了学习的必要难度,通过逻辑结构可视化的方式创建知识联系,来加强大脑对知识的记忆和吸收。它们之间并不矛盾,思维导图常常单独用来梳理逻辑骨架,知识卡片则是骨架上的素材。
知识卡片笔记与思维导图笔记的区别
思维导图就像是逻辑线,知识卡片就像是珍珠,逻辑线把珍珠穿在一起就有了具体的用途,而珍珠则更为灵活,可以在单独装饰时使用。我们可以将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结合在一起比较,具体差异表现为以下几点
内容范围:思维导图是系统的,知识卡片是局部的。
可视层级:思维导图是多层级的逻辑可视化,知识卡片是单层级或者双层级的
用途不一:思维导图注重通过梳理逻辑关系帮助理解,知识卡片注重核心知识的理解、记忆与复用。
调用灵活性:相比思维导图,知识卡片更灵活,也可随意组合进行知识创作。
呈现的大小:思维导图一般呈现出来的为长图或者大图,知识卡片呈现出来的则多为一屏图。
知识卡片的类型根据每张卡片知识点数量的多少,我们将知识卡片分为单点卡、组合卡、地图卡。单点卡,即萃取出非常核心的一个知识点制作的一张卡片。这个知识点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模型、一个方法、一个原则、一个清单等,原则是卡片的知识点是独立的,可以单独传播。我经常会制作的单点卡类型如下。
概念卡:是一切知识的基石
清单卡:记下一些清单,让你的工作和生活更加有序地进行
原则卡:记住一些原则可以让你的生活不纠结。
模型卡:帮助你更好地解决问题
任意卡:你想记录的其他知识
金句卡:遇到一些有能量的句子,将其记录下来,在你失落的时候可以给你的生活补充能量
组合卡:由几个核心知识点组合而成,比如概念+现象、模型+应用、模型+金句、模型+案例等
地图卡:从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中提取出颗粒度比较大的内容来进行呈现,目的是可视化整本书最高一级信息的逻辑结构
知识卡片制作的具体方法
工具的选择
1.便签纸
2.卡片纸
3.电子手绘软件
4.PPT
知识卡片的制作步骤
卡片的标题
关于知识卡片的标题的选取,这里提供3种方法作为参考。
问题型:利用问题做“钩子”,制造场景来吸引人
行动指南型:指导意义较强,使人看了之后就知道知识卡片给予自己的指导行动是什么
干货型:让人看了就想收藏
卡片正文
卡片的正文部分就是核心知识的呈现部分,核心步骤是识别核心—提取关键词—结构化—补充细节—美化
1.识别核心
根据知识卡片的定义和类型,我们知道,知识卡片是核心知识的载体,这个核心知识由自己定义。
2.提取关键词
通过快速阅读识别出核心内容后,接下来就是提取核心内容的关键词作为一级信息。关键词一般是能够高度概括这段话的词汇,也就是这段话的总结,一般体现为名词或者动词。
3.补充细节
以关键词为核心,我们可以细化关键词的颗粒度,抓取全文中与关键词紧密相关的信息,进行完善与补充,以方便理解
4.结构化
为了让一张卡片看起来更立体,让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表达得更清晰,结构化是制作知识卡片的重要步骤。
5.美化
结构化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大的逻辑框架。美化步骤是制作知识卡片的点睛之笔,包括在一些有关键词的地方插入一些形象化的元素,以及调整卡片的整体配色,从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知识。知识卡片的制作原则为“重知识、轻设计”,所以,在美化环节只需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1)配色
配色尽量使用三色,选一个主色、一个辅色、一个跳色。
(2)层次分明
知识卡片中不同信息层次要有区分,做到内容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不同信息层级使用了不同的颜色,信息层次如下。
第一层:主色为绿色,用绿色填充了一级信息,即假设、验证、执行。
第二层:跳色为红色,用红色填充了阶段比喻,即种子、育苗实验、大规模增长。
第三层:关键词下的二级信息,即建立最小闭环、找到北极星指标、设计增长决策分段增长。
第四层:纯黑色文字信息。
其他信息
卡片一定要标注内容来源,一方面是方便自己第二次阅读卡片的时候有很好的索引,快速确定知识源头在哪里,如有必要回归源头去查找信息,很快就能找到。另外,知识卡片是我们对源头知识的二次加工,当我们把知识卡片当作一种知识载体分享给他人或者做其他用途的时候,应有尊重原创的意识,备注来源。
个人信息在知识卡片中也是一个必要的信息。在调用、引用、分享卡片的时候,个人信息能帮助自己打造个人影响力,而且标注个人信息能有效保护自己的笔记作品不被抄袭侵权。
脑内作图,增强知识结构化的响应速度
在做知识卡片类学习笔记的时候,为了做一张好看的或者有结构的知识卡片,很多人经常打开电脑,坐在电脑面前思考很久也难以动笔。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练习小技巧:当手里没有纸笔、不方便做笔记的时候,进行任何学习都可以启动“脑内作图”。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表达力》这本书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
表达力5步法:高质量输入—针对性的目标—完整的思维体系—有套路的输出—不断迭代的反馈。
为了记住这段话,我停了几分钟,大脑产生了下面3个联想。
一是输入、目标、思维体系、输出、反馈这几个关键词之间是什么关系?回答:时间关系,先不断地高效输入,再明确演讲对象和自己的目标,建立完整的思维体系来构思表达的内容,然后有套路地输出,输出后再获得反馈。于是我的脑海里有了这样一条时间线。
二是输入、目标、思维体系、输出、反馈这几个词如果立体化、形象化,它们应该是什么样的图标、符号、颜色?输入和输出是相反的关系,我想到了两个不同方向的箭头。输入是从外向里,于是我想到了多个箭头聚焦到中间;而输出是由里向外,所以是多个箭头朝向外面。反馈,就是我输出后,别人给我反馈,然后我进入更改循环。目标,就是聚焦,于是我联想到射箭的靶子。体系就是有多个要素相连接,所以加了线条和各种要素。
三是如果要为这些关键词匹配一个场景,我会想到什么?我想到了演讲现场,于是刚才所说的5个图标就围绕在话筒旁边,形成了一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