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80课后实践】
这是2018年10月23日“崔律·100天精力和时间管理训练营”第12.2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自己做1+个流程图。
<实践日志>
1.我在本讲中学到的点:
1.1 回顾内容
(1)@泉水说,知识并不等于内化,没有A1、A2的迭代,知识就变成了文字,没有办法改变和提升自己。知易行难,执行比千言万语更重要
(2)@瑶说,在小的细节,都是可以通过四化来做的更高效
1.2 关于四化的特别说明
(1)流程化、模板化、清单化是为我们自己服务的,可用于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2)前期制作需要动脑,属于高价值型工作,后面使用时是动手的过程,省事省力。
(3)流程、模板、清单,都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优化的,从这个角度,四化可以叫做3+1化,即流程化+优化,模板化+优化,清单化+优化。
(4)四化本身不是生搬硬套,而在于融会贯通
1.3流程化:
(1)定义:通过说文解字的方式,分别解释流程、化,最后得出结论,流程化便是自然河流改为大运河的过程。
(2)流程常见形式:流程图(基本形状长方形、菱形、箭头),流程表、纯文字流程。
1.4流程化基本步骤
(1)梳理-手绘流程草图,针对熟悉业务和不熟悉业务,可以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2)呈现-整理成电子版流程图,原则是简单,不要过度追求美观
(3)具化-制作流程表
(4)最重要的是,在整理完之后,将流程图、流程表打印出来,放到固定文件夹中,时常翻看。
1.5 流程化的威力
2.我在实践中感受到的流程化的好处:
(1)通过前面的学习,有了流程化、模板化、清单化、优化的意识,可是都没有打印出来,更别提存档,时常翻看了,所以有时导致花精力做的流程图,有时只用一次就不再用了,不是不想用,而是忘了使用,甚至都不记得自己还曾经做个这样的流程图。
(2)流程也是一个备忘的过程,在按照流程执行时,不用过多的去想接下来该做什么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精力,原本很复杂的工作,或许在有了之前的积累之后,用很少的精力就可以完成。
(3)最近在工作中,也发现有很多事情理不顺,就是没有将其流程化,今天没做一件事,就尝试问自己,这个是不是可以流程化,比如写精时力实践日志、发微信公众号文章、点评训练营作业、拆研班的任务等,其实都可以做出流程来,要在自己精力允许的前提下,线梳理一下发微信公众号的流程,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去梳理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4.我今天在精时力中遇到的困难(如有) :昨天晚上原本是拆研班的说明会,回到家只顾着陪孩子,就把这件事给忘了,结果8点多在哄孩子睡觉时,自己也睡着了,到晚上11点多睡醒一觉才想起拆研班的事情,于是便在被窝里爬楼回听,然后到凌晨1点多,困了继续睡,早上差点起不来。这导致我的睡眠完全被打乱了。这种情况自从有了孩子经常会发生。
5.其他想说的话(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