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润民生

新华社文章《为有源头活水来》深刻揭示了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对金融工作的深邃思考与实践智慧。文中“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民生稳”的论述如源头活水,奔涌着强大的生命力。作为地方发展的推动者与守护者,我们应更深悟其要义,将这股思想源泉化作务实举措,让金融之水精准灌溉地方发展的沃土,滋养民生幸福之田。

引水拓渠,精准滴灌实体经济。金融之水离开实体经济的河床,终将干涸。基层政府身处一线,当勇担“渠首”之责,在推动区域重点产业链升级过程中,我们应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一链一策”专属信贷产品;同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设立科技型企业风险补助资金池,为“首贷难”企业赋能。当金融之渠畅通无阻,企业创新的种子才会破土而出,产业升级的森林才会欣欣向荣。

普惠润泽,滋养民生幸福之田。金融之水若仅在高山峡谷间奔涌,便辜负了其普惠本义。习近平同志在闽时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深切关注,正是对“普惠金融”本质的早期诠释。政府需以政策之犁深耕普惠土壤:完善涉农信贷担保体系,让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一线倾注;优化小微金融服务生态,以信用信息平台破解“首贷难”;并借力数字普惠技术。当金融服务之水如毛细血管般深入干涸之地。民生幸福之田才会生根发芽,郁郁葱葱。

浚源固堤,守护流域之安。活水奔涌离不开坚固堤岸守护其长远安澜。基层政府深处风险防控前沿,必须筑牢金融安全防线。通过健全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瞭望塔”,紧盯重点领域风险苗头;同时深化金融改革,以法治利剑斩断监管套利链条,守护好百信的“钱袋子”。唯有筑牢堤防,金融之水方能长久滋养一方安宁。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亦有根。习近平同志在闽的金融论述与实践,正是那指引方向的源头活水。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金融活水的“引渠人”、普惠发展的“躬耕者”、风险堤坝的“守护者”,让金融活水在服务实体、润泽民生的实践中奔涌不息——这不仅室时代赋予的使命,更是我们写在广袤大地的忠诚答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