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件事+小确幸


刚好这个月是效能主题月,古典老师又花了7天讲了遍三件事和小确幸工具,乘此机会整理了下文稿把这个工具分享给大家。正文开始之前先说说我自己的对于三件事的感想和收获吧(小确幸的感想因为在原来的文章里已经写过了,这里就不说了)。之前也提到过“三件事和小确幸”是订阅专栏以来实践的最久的工具,从去年12月24号到今天已经践行45天了。记得当时周一在专栏里看到这个工具的第一篇文章的时候心里是持怀疑态度的,甚至觉得这是篇的鸡汤文,但是随着文章的更新,了解了详细的使用方法和背后的思维逻辑后又觉得有点道理,于是将信将疑的就开始尝试。。。后来事实也证明每天要按质按量的完成3件事真的是个有难度的事情。在我45天的统计里三件事和小确幸全部完成的天数只有12天,三件事都完成的只有10天,当然因为这涵盖了整个寒假,所以数据可能不是那么有说服力,但是至少能证明每天认真地完成三件事是需要投入不少精力的,日拱一卒,不期而成。这个工具带给我的另外一个收获就是对生活的回忆不再是只有那些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每天的点点滴滴,不论是开心的还是低落的,在我翻看记录的时候都慢慢流入我的大脑,这真的是个很幸福的体验呢!


正文

自知之明

  • 初期很爽,慢慢懈怠,最后放弃,又重新制定计划,死循环
  • 自我管理的N个误区
    1.自我管理从定计划开始,没有具体目标,只是描绘美好的未来,带来一种很爽很NB的感觉
    2.高效能就是做足够多的事情
    3.越发复杂的工具越靠谱
  • 解决方法
    1,走我管理从自知之明开始,真实的了解自己的生活。比如开车先熟悉汽车,健身先检测体能
    2.高效能是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2/8原则。
    3.越简单的工具越靠谱,自我管理本身就是件痛苦的事情,复杂的工具反而会妨碍自己坚持下去

三件事的正确打开姿势

  • 早起的时候就做,或者上班的路上,不要等到工作开始了再做。
  • 按重要程度排序,越重要的写越上面
  • 5种小确幸
    1.锻炼身体,游泳,瑜伽,跑步,冥想
    2.愉悦的事情
    3.投入良好的关系 配朋友 父母 对象聊聊天
    4.有意义的事情
    5.擅长或投入的事情
  • 即时反馈,临睡前回顾,在书桌前、床头回味下这一天,先为今天幸福感和意义感打分,然后再写写感悟(今天有什么开心幸福或者有意义的事情?假如有件事让你的幸福感提高了一分,它会是什么呢?。。。)

正确填写三件事和结果心态

  • 不是三件事而是三个目标
  • 目标是关注结果和产出,事情是关注过程和动作。比如“听—听见”“苦劳—功劳”“做了什么—产出了什么”
  • 你有多关注结果,就有多能聚焦价值,你的结果清单就是你的价值清单——》链接到结果 过程答疑
    举例


    结果心态

每日计划中的PDCA

三件事的PDCA分析
  • 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循环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纠正)循环
  • 要进行反思调整,每天进步一点点

如何记录和回顾才有效

  • 为什么要记录?
    1.不记录等于没有发生过,记录会带来充实感
    2.忙乱中经常忘了初心和轻重
    3.记录才能回顾,回顾才能进步
  • 回顾3问
    1.如果成就、幸福能够再高一分,我该怎么做?
    2.如果今天我从生活中学到一句话,那是什么?
    3.下一步我要做什么,怎么做?

目标渗透和拖延怎么破

  • 当你连续三天发现一个任务停留,他就“渗透”了你的意志力
  • 不想:心里没有真正重视它
    不能:心里真正重视它了,但是能力和资源不够)
    不应该:心里真的重视它了,也有能力和资源做,但是外部条件不让你做
  • 破不想
    1.问问自己这件事情假如不做会带来什么坏处
    2.完美主义,这时要降低心里预期,先动手做起来
    3.删除或吞一只蛤蟆(最难的一件事情))
  • 破不能
    1.细分目标降低难度
    2.找一个人启动法:找一个能帮到你的人,他的思想和资源能帮助你启动3.番茄钟
  • 破不应该,最后考虑,先排除不想和不能
    1.到底什么在妨碍你
    2.换个环境
    3.主动沟通
    参考:如何解决拖延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