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表情、姿态和动作,能够非常直观地反映出自己的情绪状态
那些情绪背后的画面和情景,往往是情绪产生的症结
情绪不仅仅是外部刺激的一个心理反应,它还包含身体的生理变化
当人们感觉到情绪糟糕时,往往身体上也会有反应
“经验性回避的人”在与身边人相处的时候,有很多体验是不愿谈论的,因为“怕会被说出来的话吓到”,他们不去接触那些经验,也不让别人看到那部分经验,可是心里压抑,身体却会记住,使得出现一些行为的选择不是大脑能够理解的。
过去的经验可以谈起,因为那是行程当下自我的原因;未来的经验可以迎接,因为无论时好时坏,都是自己的选择。
意识层面的否认和决绝,会使情绪感受潜伏起来,并且会在某些时刻来个突然袭击,令人措手不及。
准备看个电影:心灵捕手
情绪的主观体验很难捉摸,若不是被人们清晰地表达出来,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外在线索进行猜测和推理,也许永远无法真正触碰到它。甚至,语言也不一定能够让我们真正理解对方情绪感受的细微之处。
同样或相似的情绪状态,外化成一个形象的时候,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表达。
有时候,哪怕是情绪体验的当事人,也难以描述自身的体验是怎样的。
认知行为疗法,即认为人们的心理痛苦是源于非理性认知,非理性认知过渡的推断了显示情景。
如果我们接纳消极情绪的存在,就要和自己说“感到疼就哭吧”,疼痛的感受就会慢慢淡化,人们也会很快适应新的体验。
当认知的因素过早进入情绪产生的过程中,人们会反刍(fǎn chú,动物消化食物再次咀嚼)事件带给自己的伤害,那些疼痛的感觉慢慢演化成错综复杂的悲伤故事,并且循环反复。
我们常常陷入反复沉思中,去回想那些让自己难过,悲伤和低落的糟糕事情,让一个正常的情绪语言,变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情绪只是在传达一个信息,这个信息促使我们行动,从而良好地执行趋利避害的功能。我们应该学会接纳这种难受的情绪,把它当做当下的经历,而不是尝试要撸起袖子去和这个“痛苦和难受”干一架。
情绪调节策略不足的三个原因
1、当情绪产生之后,在我们无法抵御时,才想起来要调节一下自己的情绪
2、把头脑中想象的情境看作是是是,从而让自己陷入极端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3、不恰当地使用情绪调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