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深情的尽头是无情

重读红楼梦,对甄士隐这个人深深同情。原本是苏州有钱的乡绅,为人和善又不势力,好心帮助有才又落魄的贾雨村还小心翼翼地照顾对方的自尊心。

在从小到大接受的因果报应的教育体系中,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落得丢女儿、被丈人骗钱财的地步。可是红楼梦的伟大就是把人间的悲剧演给我们看。

仔细读红楼梦就会发现,在甄士隐的厄运开始之前,赖头和尚出现过,而且提示过甄士隐,还给出了解决办法,就是把英莲给他。只是当局者迷的甄士隐怎么会看清,就算看清又怎么舍得自己的小女儿送给陌生人。

其实每次看到赖头和尚说英莲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的冤孽”这句话,总忍不住感慨:这和尚说话也太难听了。英莲有后来的命运,她也不想啊,她更不想让爹娘后半生都为她牵挂(我每次读书,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带入到弱者的角色,可能因为生活中自己常常处在弱势一方).

之前读这段,读到的只是赖头和尚对英莲看似很残忍、很不公的评价。可是最近再度这段,我却读出了赖头和尚的深情与无奈。因为赖头和尚在说英莲“有命无运、累及爹娘”时是哭着说的,而且是大哭。

红楼梦中这位赖头和尚和跛脚道人多次出现,每次出场要不就是点化世人,要不就是救人于水火。明白通透于他,即便上天入地、预知未来,在看着善良儒雅的甄士隐即将踏进命运的漩涡时,还是忍不住在大街上神经病似的大哭起来,用看似无情的方式做着有情的事。

或许每个明白通透的人都是这样的,看似无情实则深情,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小说的曹雪芹,同样是看似无情实则深情的伟大作家。

读红楼梦,总有一种悲凉感和无力感,一种在命运面前深深地无能为力的感觉。看着那些美丽聪明的女子一个个出场又一个走向死亡,看着一个百年大家族一点点走向落寞,我常常想曹雪芹为什么不能给这些女子一条活路?为什么要让她们全都悲惨落幕?

或许这正是伟大作家的清醒与深情,他敏锐细心地挖掘每个小人物身上的亮点,体察他们的辛苦和烦恼,又清醒客观地写出他们可能的命运和结局,因为人生就是这样的,社会就是这样的。

写到这,我突然想到《西游记》中菩提老祖的一句话,就是他赶孙悟空走时,孙悟空说大恩未报,不想离去,而菩提老祖说:“哪里有什么大恩,将来闯了祸不要连累我就行了”。

小时候看这里,虽然想不明白菩提老祖到底为什么这么说,但内心总觉得菩提老祖不是怕事的人,他这么说也绝对不是真的害怕悟空连累自己才这么说。现在我可能有点明白了,他这是用无情的话表现说不出的深情。因为相聚是短暂的,发散和离别才是人生的常态。

悟空跟师学医,早晚是要走的,就算一直跟着他,终有一天也是要分开的。

我们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人,他们看似冷漠无情,实则客观深刻,外面表现出来的无情还是以背后的深情做基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