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即有为(五)

                                       关于“呆若木鸡”

在《庄子.达生篇》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纪渻子为齐王训练斗鸡。第一个十天过去后,齐王派人来问斗鸡有没有训练好,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上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么底气。”

第二个十天过去后,又问,回答说:“还不行,哪里一有动静,它马上就看过去。”

第三个十天过去后,又问,回答说:“还不行,它目光锐利而且盛气凌人。”

直到第四个十天过去后,又问,回答说:“这次应该可以了。即使其他斗鸡鸣叫,它也没有什么反应,看起来就像木头鸡一样;它的持守的功夫已经与其他斗鸡大不相同,没有其他斗鸡敢于和它对垒,看见它就掉头跑了。”

艺术是生活的比喻,南华真君笔下的这只斗鸡的养成过程,其实正代表了一个人修为的不同境界。我们所处的社会上的各色人等,每个人都在“第一个十天”和“第四个十天”中间各占一席却不自知。俗话说的“人分三六九等,等等不一”就是这个意思。

我想起《百度百科》“李昌镐”词条中的一句话:“有围棋手评价李昌镐道:‘和李昌镐下棋,棋还没有下,便觉得已经输了。’”这与“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不是有相似之处吗?

晚清重臣湘军统帅曾国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带兵打仗的人没有轩昂的气质。这与:“未也,犹疾视而气盛”不是也有相似之处吗?

为什么目光炯炯的斗鸡就是还没有训练到理想境界的斗鸡,器宇轩昂的人做不了真正的带兵将领呢?那是因为成熟的斗鸡也好,成熟的统兵将领也好,成熟的做事业的人也好,他们所关注的层面已经由虚饰和繁杂的外部世界转向了水波不兴的内心世界。在那里,他们的目光紧盯着的是大局的成败以及成败之外的各种难以预料的变化;所以,他们没有多余的闲情来表现目力炯炯和器宇轩昂。

这也正是原型与演员之间的差别所在——后者关注的重点是如何表现重要人物的目光炯炯和英姿飒爽、器宇轩昂,而前者关注的重点则是至关重要的大局的变化与成败。

遵循同样的道理的人和事,总会表现出相似的面貌。《易经.系辞下》有言:“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说的大概就是这种现象吧。



参考材料:

《庄子》    庄周【春秋】

《易经.系辞下》

                                                                           笑逐流觞  二零一九年七月三十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