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徐老师在课上说到了演员的感性与理性。并且告诉了大家这么一句话“太理性的人演不了戏,一定要让理性在上,监督并控制着感性来演戏,才能演好”。
首先我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是:靠演员的理性去分析了解人物性格及形象,用演员的感性去感受人物的情感。但仅做到这两点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光感性也不能光理性。其次用感性理解了人物的情感后,可甚至能了解了100%!但是不一定能够真实清晰完全的表达出来,所以这个时候,就要靠理性来思考怎么能够将它更清晰更真实更完整更简单更舒服更自然的表达表现出来,怎么让观众去看懂,让观众去看到听到感受到接受到演员想要向他们表达的东西,这样看来是不是很难呢?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再难的问题和事情,总是会有能够解决它的人出现,不知道你希不希望这个人是你自己呢?
演戏中的感情部分需要感受也需要表达,然而如何去表达怎么去呈现,这是需要去做思考的。
演员秦海璐也曾经在一个电视节目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为表演来讲,一定是理性在先,感性在后”。
理性在先就是在无论什么样的表演接到一个剧本时时,先去判断这个剧本究竟适不适合自己,自己是否喜欢这个角色。看剧本不仅只看自己的角色,要看所有人的,做到把剧本“吃”到最透,进入角色之中。在完成分析和吃透剧本之后,还需用感性进入角色,不能站在个人的人物线上。而真正该做的是从更多的角度去看问题,从编剧的角度去看问题,感性的东西,就是把一条条线拼凑在一块,看看存不存在漏洞,不存在的话就继续来,存在的话就先找到在哪里该在哪里修补。
说到表演的控制力,就是演员在演戏时,能够感受到还有另一个自己冷静的看着自己、控制着自己,去告诉你要怎么演。有时候更多更重要的是克制力,有些情况下本该说的话不说,本不该说的话说出来,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那么控制力从何体现呢?对,就是演员的理性。理性在先感性在后,演戏时用理性去控制感性监督感性,把该表达出来的情绪表达到位,不多一滴、不少一粒,这样才是最完美的角色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