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demic Writting is not equal to your English level.
在尝试梳理如何进行英文写作这一个之前,我想起了在肯特州立大学访学时候的一件事。当时肯特州立大学图书馆有提供修改课堂论文的服务,而我呢,当时正在修改一篇文章,心中大喜,果断预约了去修改文章。接待我的是一个大四的学生,她已经先看了一篇我的论文,然后两个人一句一句的对文章,修改过程中我发现虽然英语是她的第一语言,但她能改的也只是一些最基本的语病。而这些,其实我自己有耐心的话,我自己也可以改好。文章拿给指导老师看,指导老师就说:
没语病并不代表文章英语水平没问题,关键是逻辑,段落之间的逻辑,句子之间的逻辑,这些最重要。
但可惜的是,逻辑这块,无论是再好的润色服务,恐怕也没人能够改到位。很多人在写文章的时候,都会觉得英语水平是一道坎,其实不然,文章逻辑结构理好了,英语反倒不是一个大障碍。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英文文章的逻辑结构和传统的中文文章是存在一定的区别的。尤其是,研究习惯、方法还不够“现代化”的学者、文章,在写英文文章时更需要学习如何展现文章的逻辑。
所以,有一句话是对的,一个很好的中文文章,改成英文文章应该也是能发表的,很多时候英文水平并不是阻碍进行英文写作、发表的原因。
就我个人而言,英文写作有以下几点感想:
第一,梳理清楚文章的逻辑思路。重点是,清楚现有研究的情况,参考他们的研究思路,构建自己的研究思路。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照逻辑思路,明确文章的各个section,进一步想清楚各个section中的各个段落。尤其是,各个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样的,这个一定要明确。
第二,所有的笔墨、段落都应该紧密围绕文章的创新点。别写太多别人已经做过的内容,别写一句自己没做的内容或者与自己无关的内容,别写一句会误导读者的内容。把文章的核心放在文章的创新点上,有些段落是用来做铺垫的,有些文献是用来做对比的,这些都需要精心地编排。
第三,段落内部的句子间逻辑结构要清晰。每一个段落都应该有自己的“功能”,段落内部的各个句子应该充分为论证这个段落的“功能”而服务。比如说,这一段是说明前述研究都没有同时控制两种可能带来estimation bias的问题时,可以引用一些研究,说明两种问题都很重要,但现有研究没有同时控制的,这样思路就很清楚。
第四,参考别人怎么写。比如,解读回归结果时,自己写往往无从下笔,解释也几句话草草了事。这时候,最简单的一个做法是,下载几篇类似的文献,看看别人怎么解读的。此外,这个过程中也要学习别人的句型,一些专有名词的表达(比如,在XX显著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个写错的太多了)。
第五,写作要表述一致,一个说法,尤其是一个名词,最好整篇都是统一的,否则很容易给别人造成误导。此外,别重复,这里面包括,同样的内容,别完全一样的表述。即使是想强调,也要换一些表达方法。
上述这些都是写作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容易犯错的,同时也是润色公司没办法给改的。
写下来,跟大家沟通,也是自省。
November 18th 2018
in STU
Zhaohui CHONG
转一个很大的误区
Delivering trivial conclusions
琐碎的结论(译者注:常识一般的结论)
If you want to identify informal paths of knowledge transfer, and after surveying and mapping 300 people you conclude that they tend to turn to their managers for advice, you should probably rethink the way you use your R&D budget. As silly as it may sound,“discovering”obvious facts with SNA happens quite often both in organization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For instance, you can find research that concludes, that people tend to group around charismatic individuals. SNA is a powerful tool, however it’s easy to focus too much on unusual measures and pretty graphics, and forget about the main goal, which is delivering useful recommend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