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在即,周围的人竟统一换上了灰蒙蒙的愁。
有论文没写完的,愁论文;
有写完了的,愁修改;
有没找到工作的,愁工作;
有找到了的,愁换工作;
有提前上单位实习的,愁实习工资低,社会压力大……
难道论文真那么难写,工作真那么稀缺吗?
通常的研三基本没有课程,一整年的时间可用于毕业论文与工作,可为什么就是写不完论文,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呢?
有些同学从年前开始便开始抱怨论文难写,实验难做,半年多过去了,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状态,进度极其缓慢,然而他们的身影却频繁地出现在网吧里,麻将桌上,KTV包间,酒吧中……
在我们这个年龄少不了同学相聚,朋友相邀的场合,每当谈起论文时深有同感,难免要喝上两杯,接着便吹起了瓶子,不醉不归;第二天中午躺在床上清醒了些,只剩下宿醉的痛苦与悔恨。
有的写烦了想换个心情,来到网吧撸两把,从青铜撸到白银,不过瘾,白银撸到黄金,还不过瘾,黄金再进阶铂金,结果遇到瓶颈,总进不了高端局,便开始抱怨队友太坑,对手太强。时间花光了,论文没写出来,游戏玩得也郁闷,于是便更烦了。
对于找工作和换工作的同学,一种强烈的感觉便是盲从。对工作的参考指标无异于工资高低,离家远近等最基本的因数,很少有人会真正从自己是否喜欢的角度考虑,更甚至有些同学,连自己找的工作内容都不知道。
这样真的好吗?答案毋庸置疑是否定的,这每个人都知道,可就像一些显而易见的大道理一样,也只是知道罢了。
在我的本科同学中,我知道的还在第一份工作上坚持的一只手都数的过来,这让他们成了稀有动物,频频跳槽的倒成了常态。而这些,便是瞎忙乱撞的结果,论文永远也写完,工作永远也找不到满意的。
因此,这最后的校园时光,是该拿来享受的,而不是假装忙忙碌碌,自怨自艾地乱挥霍,事倍功半不说,到头来还起了反效果就不大好了。
这里提到的享受生活倒不是让你自我放纵,每天睡到自然醒,只知道吃喝嫖赌抽式的生活,而是利用最后这整块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学想学的技能。
你可以看自己喜欢的书,充实自己;
你可以学习喜欢的乐器,取悦自己;
你可以巩固学生时代学到的知识,奠基自己;
你可以尝试之前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儿,挑战自己;
你可以去经历,去旅行,丰富自己;
你可以用行动去做任何你想要做的梦,满足自己……
不管你想要做什么,只要你是有目标,有计划,有期待的,就不要去在意结果如何,放开手脚去尝试,大不了就是失败而已,毕竟,如果你不去做,就连失败的资格都没有了。
之前在网络上看到过一个挺有用的方法,即以月为单位,写下这个月要完成的任务,比如看几本书,听几节视频课,参加几次活动,练习几次写作,去几次健身房……当月初花一个小时来选出要看的书,要学的视频,要锻炼的动作等,接下来便开始付诸实践,完成一项便用红笔划掉一项,每周检查进度。
以这种方式,不仅能让你有目标有计划地完成看似不能完成的工作量,每划掉一项便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多用几次之后,还能让你对自身能力有更加具体的把握,在之后做出任务安排时会更恰当,更得心应手。
在即将脱离校园这个小社会,进入大社会这重要的过渡期,退出那些没用的“愁”的状态,仔细地梳理自己,提升自己,调整好心态,以一个年轻人该有的姿态走向前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