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喃喃
今年两会期间,有两个提议成为职场女性关注的焦点。
其中一个是建议给经期女职工特殊保护。即女职工每人每月发放卫生费;用人单位应给予“保胎假”,产检计入劳动时间,流产也可休产假;哺乳时间每天1小时,生育体弱儿可延长哺乳期。
这个提议一出来,我不禁为女性同胞捏把汗,女人还能不能好好工作了?网上也是一片争议。
另一个建议则是从男女公平角度出发。
1、夫妻应当合休产假,强制男性分担育儿义务;
2、陪产假与产假合并,由夫妻合休,其中男性产假建议为42天以上。假期内发全额工资;
3、男女双方均可在法定产假基础上申请延长假期至365天。
跟第一个相反,这个提议出来后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作为女性,我不赞同过多的给予女性特殊关照,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风气。
由于生理因素,女人看似承受很多的“痛苦”,每个月生理期的不方便,怀胎十月的艰辛,以及生产后不得不面对的育儿泥沼。
于是出现了很多求关爱,求包容的呼唤,比如请善待给你生儿育女的女人,女朋友来例假了必须让着她等等。
但是女人真的有那么脆弱吗?奶奶那一辈的女人大多数都生好几个孩子,出了月子马上到田里干活,她们健康状况就比男人差吗?事实上并没有,女人的寿命总体是比男人长的。
相反,过多的特殊关照,很容易让女人形成一种弱者心理。一旦以弱者自居,便会希望社会给予自己更多的宽容、帮助甚至成功。如果得不到就会陷入不公平的抱怨中,让自己成为了真正的弱者。
曾经在一个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采访记录。
在一个交通事故中,女生全身大面积烧伤,昏迷大半个月,命捡回来了,脸却毁容了。在救治过程中,男生不离不弃,放下工作全天24小时陪伴。为了让女生快点走出阴霾,出院后马上办了婚礼。
这么感人的爱情,本应该是大家羡慕的对象,但是不到两年,男生就坚决的提了离婚。没有喜新厌旧,也不是因为当初冲动后悔。而是女生因毁容脾气大变,稍有不顺意就大吵大闹摔东西。
本是985院校毕业的高才生,因为不想见人就不工作,成天把自己关在家里,动不动就电话查岗,男生晚一点回家,电话晚一点接就闹自杀。后来男生被闹的精疲力尽,只能选择离开。
因为我不容易,你就必须无条件的纵容我是很可怕的思想。它会毁掉自己,也会耗尽身边人对自己的耐心。
另一方面,男性会更理直气壮的认为不做家务,不带孩子是天经地义的。
世界组织OECD的一个调查数据显示,在29个调查国家中,中国、韩国、日本和印度是男性帮忙做家务的时间是最少的。
中国男性每天在照顾家人、购物和家务活上花费的时间只有91分钟。这远低于调查得出的134分钟的平均时间。同时,他们每天有248分钟花费在运动和看电视等娱乐生活上,而女性则只有211分钟。
男性分担家务,能够降低家庭矛盾,增进夫妻情感。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共同陪伴,任何一方陪伴的缺失都是不可取的。
如果对外这方面,全社会都趋向于给女性各方面的照顾优待,那么对内就会要求女性付出更多。男女在事业和家庭上的贡献会更加失衡!
而夫妻合休产假,强制男性分担育儿义务则给男女平等加了一注重重的筹码。产假是否延长,工资是否全额发放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怀孕生子的经历本身就是对性别平等概念的冲击。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后,整个社会的性别不公平在加剧,很多企业不愿意招女生。
一些大企业甚至有不成文规定:结了婚还没生孩子的、28岁以上还未结婚的,不管你多优秀一律不要。二胎政策出来后变成只要还未生二胎的都不聘用。这些不是法律能够干涉的,毕竟企业的终极目标是盈利。
另一方面,当女人决定要孩子时,很多人不会意识到,怀孕的不适都是小事,宝宝出生后无限耐心的照料,喂奶、擦洗、哄睡才是最致命的。
现代很多女性都希望做妈妈以后生活还能保持以前的状态,但事实上基本不可能。你的生活会因为一个正在成长的婴儿而变得无比混乱、颠三倒四,社会身份也有可能因此而崩塌。
在育儿这个过程男性是完全可以参与的,如果他们能分担一半的工作,那么事情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很多男人常常只记得自己是老板、是局长、是老总、是员工的身份,回到家没有切换回父亲的角色,既没有承担起陪伴的作用,也没有帮助妻子分担家务和照料孩子的活儿。
我的前上司,是个能力和外貌都很出色的女强人,她老公事业也很成功,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她30岁那年开始被家里强势催生,直到32岁她才同意。
夫妻双方约法三章:孩子不能让保姆带,工作日双方父母轮流照顾,休息时间两人分担家务和照料孩子。喂奶、换洗、哄睡女方为主,做饭、收拾房子男方为主,孩子小的时候晚上两人轮流照顾。
虽然只有女人能生孩子,但是生孩子并不是女人的义务,丧偶式育儿正在被现代职场女性唾弃。
当然也有不少人担心,双方同休产假后回来会不会双双失业?房贷怎么还?孩子谁来养?生孩子的压力会更大。
我们得承认,凡事有两面性。但起码不再只是女性的问题了,曾经女人一个人面对的问题,如今变成两个人共同承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