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华彻底打服了印度军人

张国华将军1914出生于江西井冈山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原名叫张福贵。张国华听说红军招人,他才15岁就参加了王佐、袁文才队伍。经过部队的历练,张国华很快成长起来,当上连队指挥员,每次打仗,他都奋勇向前,经常受伤。荣获三等红星奖章。此后不断进步,从团长到师长,又从师长到军长。作为二野的得力战将,张国华常常与国民党五大主力硬碰硬,并不处下风。张国华指挥的是解放军十八军,这支部队曾经歼灭西北军的精锐181师,把国民党五大主力11师打得没脾气。

[if !vml]

[endif]

解放战争时期,张国华已经是豫皖苏根据地司令员,张国华能力突出,不到二年时间把部队扩大了七倍,根据地面积扩大了四倍。淮海战役的消耗非同一般,光支前民工就需要几十万人。张国华坐镇后方,给刘邓大军和陈粟大军提供了大量的兵源和物资。使得首长们见面就夸张国华能力强,会办事。

建国后,主席开始关心那片雪域高原,虽然那里土地贫瘠,人口稀少,但是国际地位重要。搞不好我们就腹背受敌,因此选派的人和部队特别重要。经刘伯承、邓小平的力荐,张国华成了西藏军区首任司令员。于是十八军全体奔赴西藏地区,自古以来西藏都是环境恶劣的高原,这里没有吃的,天气寒冷。[if !vml]

[endif]

农作物不易生长,不能吃苦的人到这里三天就会回去。进入西藏以后,张国华遵照中央命令,尊重藏民习惯和文化,保护寺庙,不住藏民家,赢得了广泛的支持。作为十八军的主要指挥者,虽然没有参与抗美援朝战争,但驻守藏军任务也很繁重,经常平叛,抢险,筑路。光平叛就在1959年打了一年,由于种种原因,原本三年一换的防地,18军守了好几年,三年自然灾害,战士们很担心家里情况,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十八军克服各种状况,始终坚守在边关。

[if !vml]

[endif]

1962年,印度单方面违背两国和平条约,公然侵占我国领土,不断挑起事端,毛主席问张国华有没有把握,张国华说:“敌人虽然是印度的王牌军,但比不上蒋介石的主力。他们长期没打过仗,我们却刚刚平叛。他们没来过高山,我们却长年驻守高山。”毛主席手一挥说道:“那就扫了它”。

张国华受命后即刻飞返前线,在战前军事会议上,张国华要求西藏工委的侯杰24小时之内运送60车炮弹到前线,侯杰面有难色,说:“你也知道,这里的情况有难度。”张国华二眼圆睁:“现在是非常时期,一切围绕打仗,一切服从前线!”结果侯杰指挥民工,攀过险峻的冰山绝谷,仅十多个小时就把军火送了上去。张国华以四个团为主力,目标是20平方公里的2000印军。这是根据情况来决定的,山地大部队难以展开,补给困难等原因,人太少也不行,一线地区始终维持这个人数兵力。

[if !vml]

[endif]

张国华顶着几个军头说他计划太冒进的压力,采用大范围地穿插,打得印军措手不及,一泻千里,我军虽然伤亡也不小。但战士们斗志高昂,加上武器上也有优势。经过血战,形成了印军一路跑,我军一路追的局面。有相当一部队印军是刚从被窝里出来直接跑的,这些穿着短裤衩的士兵夹杂在溃败队伍中跑,鞋也没有相当的滑稽。

解放军追着,有的战士枪里子弹早就打光了,就端着空枪大声喊:”缴枪不杀“。更搞笑的是,庞兴国等四个人的战斗小组就击溃一整个炮兵营。经过半个月的战斗,就像刀切黄油,印军望风而逃,最后将印军王牌打垮,并俘虏了7000多印军。印军王牌第七旅全军覆没,旅长达维尔准将被擒。中方在边境东、西的二次战役和一些局部的战斗,都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if !vml]

[endif]

要不是中央发来急电,因后勤和国际形势变化,停止追击。张国华打到印度首都新德里都没问题,坚持打三个月印度非亡国不可。虽然是完胜,但我军的伤亡还是有的,前线指战员付出了1400多人的牺牲。但这一仗彻底打服了印度,他们引以为国耻,也保证了中印地区50多年的和平。

[if !vml]

[endif]

张国华将军长期奋斗在青藏高原恶劣条件下,严重地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1972年,印度人眼中的战神张国华,58岁因为心脏病去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