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嫁

最近看了一个文章,是一篇社会调查类的。文章主要说的是大龄剩女的问题。               从家庭是社会经济的个体开始说起,文章说,之所以会有剩女,是因为这些女性往往收入高,经济水平高,学历高。她们完全可以自己承担起应尽的社会经济个体的能力,所以她们无需将就,无需与男人搭伙凑成家庭才能履行社会责任。                                       文章似乎最终有更深的意义但我却对这段记忆犹新。女性只要自己可以承担起社会经济个体的责任就无需将就。但是女性往往在这个问题上面临的阻碍更多。

就好比当年热播的《何以笙箫默》。剧中何以琛可以等赵默笙七年。我们可以算一下。她们就算是大二恋爱,大二时候我们假设何以琛22岁。也就是说,等到赵默笙回国时何以琛已经29岁了。

29岁,仪表堂堂,有车有房,还是一个知名律师。

何以琛可以说是人生赢家了。他面临被催婚的烦恼了吗?没有。反倒人们都觉得他不结婚也没什么。男人嘛,总是要以事业为重。男人嘛,年纪越大越有魅力。

男人,再晚结婚也没什么。

可是,如果换成一个女的呢?如果何以琛和赵默笙换一下,何以琛是个女的,长相靓丽,有车有房,还是个知名律师。但是她29岁还没结婚。那么就会有无数亲戚为她好的给她介绍各种对象,让她快点结婚。背地里会有无数的人说她眼光高,说她早晚要做剩女。

顶得住压力的,不将就。

顶不住压力的,就只能找个人将就。

社会对女性的容忍度永远要比男性少几分。

正是由于这种容忍度的缺失,社会环境才会对女性施加更大的压力。正是这种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才造成了女性的恨嫁的思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