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日日谈 第2期

《论语》日日谈  第2期

吴华平解读

【新解论语】

尧曰篇第二

【原文】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①?”子曰:“尊五美,屏四恶②,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③,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  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准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④。”

【字词解析】

① 斯:就。

② 屏(bǐng丙):通“摒”。除去,排除,摈弃。

③ 欲而不贪:指其欲在实行仁义,而不在贪图财利。皇侃《论语义疏》:“欲仁义者为廉,欲财色者为贪。”

④ 有司:本为官吏的统称。这里指库吏之类的小官,他们在财物出入时都要精确算计。从政的人如果这样,就显得吝啬刻薄而小家子气了。

【翻译】

子张问孔子:“如何就可以从政呢?”孔子说:“要尊重五种美德,摒除四种恶政,就可以从政了。”子张说:“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使百姓得到好处,自己却无所耗费;安排劳役,百姓却不怨恨;有欲望,而不贪图财利;安舒矜持,而不骄傲放肆;庄重威严,而不凶猛。”子张说:“怎样能使百姓得到好处,自己却无所耗费呢?”孔子说:“顺着百姓所能得到利益之处而让百姓去获得利益,不就是使百姓得到好处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吗?选择百姓能干得了的劳役让他去干,怎会怨恨呢?希望实行仁义而得到了仁义,还贪求什么财利呢?君子无论人多人少,势力大势力小,都不敢轻慢,这不就是安舒矜持而不骄傲放肆吗?君子衣冠端正整齐,目光神色都郑重严肃,使人望而敬畏,这不就是庄重威严而不凶猛吗?”子张说:“四种恶政是什么?”孔子说:“事先不进行教育,〔犯了错〕就杀,这叫虐;事先不告诫不打招呼,而要求马上做事成功,这叫暴;很晚才下达命令,却要求限期完成,这叫贼;同样是给人东西,拿出手时显得很吝啬,这叫有司。”

【吴华平解读】

学做家长

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是一个大众话题,也是为人父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从孔子的‘’五美四恶‘’谈谈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

  何为‘’五美四恶‘’?原文是:

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准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译文是:

子张问孔子:“如何就可以从政呢?”孔子说:“要尊重五种美德,摒除四种恶政,就可以从政了。”子张说:“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使百姓得到好处,自己却无所耗费;安排劳役,百姓却不怨恨;有欲望,而不贪图财利;安舒矜持,而不骄傲放肆;庄重威严,而不凶猛。”子张说:“怎样能使百姓得到好处,自己却无所耗费呢?”孔子说:“顺着百姓所能得到利益之处而让百姓去获得利益,不就是使百姓得到好处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吗?选择百姓能干得了的劳役让他去干,怎会怨恨呢?希望实行仁义而得到了仁义,还贪求什么财利呢?君子无论人多人少,势力大势力小,都不敢轻慢,这不就是安舒矜持而不骄傲放肆吗?君子衣冠端正整齐,目光神色都郑重严肃,使人望而敬畏,这不就是庄重威严而不凶猛吗?”子张说:“四种恶政是什么?”孔子说:“事先不进行教育,〔犯了错〕就杀,这叫虐;事先不告诫不打招呼,而要求马上做事成功,这叫暴;很晚才下达命令,却要求限期完成,这叫贼;同样是给人东西,拿出手时显得很吝啬,这叫有司。”

      一美 ‘’惠而不费‘’告诉我们作为父母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加以正确引导,让孩子既能学好,又能使孩子高兴,父母和孩子能和谐相处,不劳心费力。其实孩子大道理都懂,作为家长只要不过份要求,有时候只要不违反原则,适当答应孩子的一些要求,我想孩子们都会听,会做的,甚至还可能出乎家长意料之外。

    二美‘’劳而不怨‘’要求我们家长要求孩子完成某件事或某个目标时,要学会尊重孩子,当孩子没有达到你预期的目标时,不要一味的责备,更不能打骂,要学会抚慰。当孩子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要及时的表扬。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不会跟家长对着干,就不会牢骚满腹,其实孩子走点弯路有利于孩子成长,老子的‘’大成若缺‘’就是这个思想。

    三美‘’欲而不贪‘’就是说孩子们都有七情六欲,只要有利于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有利于孩子学习,不沉迷于其中,就不要过份干涉孩子。

    四美"泰而不骄‘’要求我们父母对于孩子们取得的成绩,无论是多还是少,无论是大还是小,都要求孩子不能趾高气扬,要沉得住气,对自己的成绩的取得要作为起点,要求孩子胜不骄败不馁。

    五美‘’威而不猛‘’,告诫我们父母在孩子面前既是严父慈母,又是孩子们知心的朋友。这样我们的孩子当遇到困难是会告知父母,当有什么想法时会和父母交流。

    一恶‘’不教而杀谓之虐‘’,要求我们父母平时对孩子的学习多关心,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知道孩子学习态度和心理状况,就不会孩子成绩差了,父母就虐待孩子。

      二恶‘’不戒事成谓之暴‘’,明知道孩子学习态度和基础差,平时不加以规勉,也没有对孩子作出规划和落实,一旦没达到家长的要求,就暴跳如雷。

      三恶‘’慢令致期谓之贼‘’,要求父母教育孩子,下达命令时不能过慢,孩子出现问题时很晚发现,此时不要过多的责怪孩子,要采取措施,想办法解决问题,教育孩子要未雨绸缪。

    四恶‘’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告诉我们父母教育孩子要舍得投资,除了关照孩子的吃穿住行,还要对孩子的一些兴趣爱好加以培养,多买些课外书籍等,只要有利于孩子成长,作为家长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   

    孔子从政的‘’五美四恶‘’,对于我们学做家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要想做好一个家长,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从中慢慢体悟,不断学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