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耶!
本来这篇准备记录韧韧同学的其它事,
现在为啥明知是捅马蜂窝还继续扒一扒这档子事儿?
咱一向对事不对人。
先奉上预防针一支,
看完鼻子冒烟滴,
表鸡冻,
冰箱还有不少冰袋,免费供应,
身子要紧不是,抱抱啊,
爱你们!
(图为韧韧在承德。抱抱大伙儿。)
“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或者“你不xxxx,我就不喜欢你了!”我们有多少人小时候听过这种话?又有多少人还在对自己的孩子继续这种语言爆力?
01
久未谋面的朋友前段来电报喜,大意就是她二个宝今年以来越来越听话,比如读三年级的大宝是个男孩现在成绩进步不小,目前上了几个兴趣班,书法啊英语啊围棋啊钢琴啊机器人啊等等(英语是孩子自己喜欢,其它的是她自己觉得需要学所以要孩子去上课。),她说四岁的女儿在幼儿园也乖巧惹人爱。
真为她感到高兴。
然后,Balabala,讲述了近半小时。其中很令她不禁自豪的是,前段时间她与老公因一些小事闹矛盾,后来二人竟瞪鼻子上眼吵了起来。
“你知道的,我老公平时其实挺爱孩子的(她家爸爸和许多家庭的父亲一样,顾家爱家型,主外。),不过关键时候孩子们还是随妈啊,后来我二个孩子又把他们爸大骂了一通,而且是真的骂。”边说边听到她的笑声。
“什么叫又把他们爸骂了?难不成他们还经常骂自己爸爸?”
“也不是,如果我俩闹矛盾,二个孩子每次都会骂爸爸,基本都会帮我的。”作为妈妈的她很感欣慰,而我听着有些皱眉头。
健康的亲子关系,最起码双方不会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就算孩子碰着了,他们心里不会随意去偏袒哪一方(除非父母哪一方做出了特别出格的事违背了常理。),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的爱都是缺一不可的。当孩子每次都帮妈妈去骂爸爸时,他们的心里得有多大的怨恨和恐惧?他们又是多想去讨好自己的妈妈,难道这还算正常?
后来谈起她孩子书法上了一段时间不想去了,“不想去了?我钱都全付了又不能退,钢琴课也是,说不上就不上,那绝对不可以。后来跟王子(她大宝的小名)说: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此刻,默默心疼王子三十秒。)后来他又乖乖上着课了。”这会儿终于知道这一家子亲子关系为啥这么拧巴了。
典型的一言不合就分手!
“他们平时不想按你说的做,你都这样吓唬娃了?”我都能想象出那二个孩子每次听到她的这句话时当时那无比的恐惧和无助。
“不是真想吓唬他们,平时来火了也就说说而已。不过我跟你说,这一招基本屡试不爽。”居然还屡试不爽,我听着有些脊背发凉。
“平时你来火了,会不会跟你老公说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你别当真,我们平时就是闹些小矛盾,怎么会随便讲这种话,我们之间其实很尊重彼此的。”
“嗯,可你却不愿意去尊重二个孩子,其中一个身高还只及你腰间。”朋友当时愣了几秒,“你会尊重你老公,你们俩是力量相差不多的双方,而面对目前只能仰视你的孩子,你的情绪几乎没有节制,带给孩子们的是严重的安全感缺乏,得不到爱,会刻意去讨好别人,经常会否定自己没有自信,没有自我,这些负面的内容将会伴随他们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除非他们有很强的内在觉力,而不管哪种状况,疗愈内心的创伤都将是一件痛苦的事。以后的他们物质和思想都会独立起来,到时候慢慢地你们角色便会互换了,若某一天,强大如你的他们到时因各种生活小事就时不时的跟你说——你不听我们的就不 管你了,请问你什么感受?”
朋友倒不以为然:“你不知道,其实我二个孩子都特别粘我的,只要我在家,谁也不跟了,只跟着我,哪怕下楼去一会儿也会跟着我的。我相信孩子们以后会对我很孝顺的。"
嗯,会孝你不表示会顺你。
真心聊不下去只好换话题,“你们什么时候来上海玩跟我联系啊。”
其实心里一直想的是,你来吧,我保证不会让你半身残废回去的,我得多准备几块豆腐,到时定要劝你猛劲撞墙去,不撞咋醒?
02
其实,当孩子总粘着某一个人,或妈妈或爸爸或保姆等等,请不要觉得这是多么好的事情,恰恰这是亲子关系亮起红灯,出现了问题。孩子的情感得不到正常接纳时,才会去固定的粘着某一个人,他们没有安全感,没有归属感,害怕失去被抛弃。伴随着如此沉重情绪成长起来的孩子,自信何来?自主何来?
“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孩子按你说的做了,不代表他们接受领会你的方式,他们带着无比的惊恐屈服于你只为了让暴风雨快点过去,这是人的安全感的本能需求,而那句话等于让孩子进入万丈深渊,他们的全世界都快崩溃了。这一刻,孩子屈服于你的这一刻,不管是孩子对你还是你对孩子,都没有爱,没有半毛爱,有的只是成人的那点权威,那点可怜的权威。
03
最近火得一塌糊涂的《小别离》,如此小清新的剧名讲述的却是家庭亲子关系的种种状况,真实得让大伙儿都觉得残酷。其中有一段估计许多爸妈看了都泪流满面,在经历孩子升学留学及青春期叛逆系列事情时,当一向乖巧的孩子喊出那句“不想做你的女儿”,我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没有比这句话对父母来说有更强的杀伤力了。剧里夫妻俩抱头痛哭,朵朵妈如数家珍说道:
“她小时候,两个小时一喂奶,两个小时一喂水。
白天我抱着睡,晚上我陪着睡。
从托儿所到幼儿园,从幼儿园到小学,
这一路我接我送,
跟着上各种补习班,
跳舞,芭蕾,外语,游泳,钢琴,
都是我陪着,陪到最后现在,像跟个仇人一样。”
开此段在剧里所要表达的真正想法以及对剧情的承上启下,这场景我们是否也似曾相识,或许是我们自己的孩提时代以及我们做父母的现在,我们的爸妈亦或我们以后的自己。
没有哪一位父母愿意将孩子从自己的情感区域推出去,而太多的时候我们却往往一直在做着这样的举动——“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便是典型之一。
04
三月份时带韧韧参加过朋友老吕举行的亲子活动,当时韧韧四岁半,在开始相互认识环节,老吕问韧韧平时在家里是喜欢爸爸还是妈妈,韧韧说都喜欢,然后老吕又问若爸妈只能选一位你选谁,韧韧说:“这个不能选的,因为(我)都喜欢,都(要)有的。”
当时现场有妈妈说你们这在家里肯定练习蛮久了,我们只是笑笑。
在此之前,韧韧从未在家里听到此类问话,从未听到过,更别谈练习了。
而她面对这种问题时的从容和愉悦让我们惊讶的同时又并不意外。
一个内心充满安全感的孩子,一个内心不缺爱的孩子,这种反应太正常不过。
05
没过多久朋友说王子逃课了,把她气得要吐血(估计下一个会逃课的是她女儿),可以想象她当时焦虑至极竭斯底里的样子,她说王子竟然跟他不断顶嘴还撒谎。我倒觉得庆幸,王子顶嘴在这种情况下不是坏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况且,你这一言不合就不要人家了,却还要求孩子对你言听计从,这不TM混蛋逻辑吗?!
别忘了,孩子在一天天地长大,长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的力量越来越大,而我们在慢慢一步步离正午渐渐远去。原生家庭所带给他们的一切,早已深深在他们的心灵留下烙印,在他们往后的人生里,这所有的印记会自觉不自觉地浮现出来,以不同的形式复制出来。记住,是复制出来!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你是否有这种感觉,某个时候当孩子闯祸了,你大发雷霆训斥孩子的那些话,咋那么熟悉?然后你恍然大悟:这不是小时候爸妈对我说过的吗?简直只字不差。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的人类的五大需求,不仅指成人,同样适于孩子,特别是安全需求和尊重需求。
任何时候不管发生任何事情,我对韧韧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管你做得好不好,我都爱你,因为你是妈妈的孩子!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