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长 耿彦波

      看了<<中国市长>>这部纪录片后,我有一些想法想跟大家分享分享。最初我以为这是一部讲述耿彦波在大同执政的生活状态的一部纪录片,应该是以耿彦波为中心,讲述他的点点滴滴。看了之后我觉得这部片的重点反而放在了耿彦波的政策给大同老百姓造成的影响上,应该叫它大同市长与人民更为贴切。

    影片一开始就直接从几个百姓的角度展示了耿彦波的改革给普通民众带来的改变及影响。从大同的整体角度看,耿彦波的文化大同、改造及重建古城策略无疑是有前途的,正确的。但是从普通民众的角度看,因为涉及到拆迁、安置、补偿各等方面,因为自己的利益在这当中可能受到损害,所以某些人对耿彦波的政策并不支持,甚至对耿其人及其反对,这就导致整部影片的基调是很灰暗、负能量的,有的场景对比及采访都可以说是黑耿彦波的。纵观整个影片,民众对于耿彦波有支持派,有反对派。反对派主要是在拆迁安置过程中对补偿不满意不愿意搬迁,其中又分为两部分,一是最基层的贫困群众,居住在自建房中,没有钱申请廉租房,一旦拆迁就无处居住,不愿搬走;二是原来房子就比较好的中层知识分子,对房子的补偿不满,想诉诸法律途径却无法解决,也对这一政策持否定态度。支持派主要是在拆迁过程中搬到了更好的房子里从中受益的人。以及真正明白事理,看到耿彦波为大同做的巨大贡献的人。但广大的民众是短视的,他们只看到耿彦波目前造成的混乱,没有看到未来的机会。大部分人都像那些广场中的大爷一样,一看到政府的政策出了什么问题就会抱怨政府,抱怨领导人,而不去想有些政策是真正为百姓自己好的。

      这就让我想到了改革过程中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有些改革政策是很好的,但民众有时并不理解,并不支持。就像大同的拆迁问题,从政府角度看,这是一件好事,是为了大同更好的发展;但是从民众的角度看,只看到了自己的家被拆且得不到合理的安置,也许大同未来会发展的很好,但是这跟自己本人关系并不大,自己为什么要去支持。实际从我的角度看,有些人会成为在改革过程中被牺牲的人,他们的利益并没有因改革而增加,反而受损了。怎么在改革中解决好这部分人的问题是一大难题。政策是有时效性的,正如耿彦波所说,短时间内文化大同战略并不会创造多少就业,吸引多少投资。但长期来看,会让大同成为全国独树一帜的城市。怎么样让民众理解政策的时效性,让更多的民众支持这一政策也是耿彦波一直在考虑的事。改革的一方是坚决的反对者,另一方是并不热烈的拥护者,耿彦波的改革还面临着各种其他问题,比如开发商在建设中存在的偷工减料,比如市委并不热烈的支持,比如下属的办事不利、拖延进度等等。可以说,耿彦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他仍顶住各方压力,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大同的建设中去,当他最后没有完成就被调走时,我想,他的内心一定是非常不甘和不舍的。

      影片对耿彦波本人的直接采访、正面镜头并不多,还穿插在各个时间点上。但还是能刻画出一个不辞辛劳、真心干事、满腔热血、毫无架子的市长形象。正如他所说,自己完全可以什么都不干,或是找一个安全无压力还有政绩的工作去干。但是他没有,他是真心想把大同发展起来,想抓住这次机遇,他说对于大同,你们才是主人,我只是客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一定会走的。所以他才会那么着急。对于别人对只发展文化不发展其他方面的质疑,我想,他也是非常无奈的吧。他何尝不想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但对于当今的大同、太原、山西,这并不现实。影片中还有不少细节值得关注,一是耿彦波前脚刚说最近睡眠还是不好,昨天睡得晚一直没睡着,后来儿子来电话,又对儿子说自己这两天睡眠很好,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那怕父母已是高官都不想让孩子担心自己。二是居住在军区司令部的他还能经常在门口见各种有问题的民众,这颠覆了我对市长的认识,此刻他表现的像一个镇长,或是村长。最后,耿彦波被掉到了太原,满怀不舍与无奈,他又投入到太原的建设中去,他说要让太原在三年里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居住在太原的我已经看到了身边的种种变化,希望耿市长能把自己的城市建设地越来越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出生在70年代初,那是个天灾人祸导致全民挨饿的年代。万幸的是因为有奶奶和众多伯伯的照顾,我没有挨饿的经历。...
    蓝色菜青虫阅读 354评论 0 1
  • 今天妹妹跟我说买房子了,要上班了挣钱还房贷。以前每天不上班的日子过得太颓废了,每天无所事事。听到妹妹说买房子,...
    ouzar阅读 355评论 0 0
  • 汪洋大海中的一艘船 7个人站在小小的报纸上确实有不小难度 不抛弃 不放弃 我想要是真的出现在汪洋大海 大家挤在这艘...
    突然之间有故事阅读 211评论 0 0
  • 杨映川老师的短篇小说《马拉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年轻气盛的范宝盛在丢了儿子之后,就变成了一个“老好人”。他像对待家...
    周问渔阅读 2,936评论 0 0
  • 昙花在晚上开 昙花望着月亮 昙花也思乡
    张新怡阅读 170评论 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