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为了写架空背景的小说,或被动或主动地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我们上学时学到的著名历史事件,在课本上往往都是以多个散碎的点来单独呈现的,学习起来很容易陷入‘那些节点’都是相互独立的错觉。
这是不对的。
真实的历史形势往往错综复杂,那些曾在书本上读到的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情,每一件其实都牵动着岁月的脉搏,相互交织缠绕,共同勾勒出一个时代的轮廓。
举个例子,公元前260年,春秋战国。
这一年,秦赵长平之战,秦国宰相范雎第一次将‘反间计’搬上舞台,离间了赵孝成王,使赵国用赵括(纸上谈兵)换下了老将廉颇—这个大家太熟了,就是特别肉,特别适合新手的那个。
而秦国这边则暗中换白起为主帅—一个团控型坦克。最后果然carry,团灭了赵国40万降兵,使赵国元气大伤,就此扫清了自己统一道路上最强大的对手。
这里面有个小插曲,打完这仗以后,宰相范雎与白起生仇,从此秦国也跟之前的赵国一样,将相失和。
一年后,秦国派大将王陵再次攻打赵国,但缺少了白起这个团控,王陵纯输出阵容出师不利,打了败仗,交了一血、二血,最后还送了个五杀GG。
秦国0:1赵国
这时候秦王不得已,想再请白起为帅,但或许没有把握,或许是不喜欢后方教练范雎,这次白起拒绝了。
于是第二场,秦王这边只得派出王龁为帅,换下王陵继续攻打赵国。
效果很好。
第二局赵国一直被压着打,整场都在苦苦防守,无奈之下,赵王赶紧叫打野去偷个龙,召唤救兵一起守卫都城。
他的叔叔,战国四公子之一,号称门下三千死士的平原君出场了。
他带着二十名门客前往楚国求救,在这20人里面,有19名是平原君自己挑选的,剩余1位是自荐的。
这个人叫毛遂。
多亏了这个自我宣传的哥们儿出色发挥,楚王定下合纵之约,派楚国同为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带兵救援赵国。
另一路,魏国大将晋鄙也带着魏王派出的援军前来坐镇救赵。
但也只是坐镇,魏王命自己人先在赵国附近原地待命,看局势发展再做打算。
于是平原君很着急,连忙与自己的小舅子,魏国国内同为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私聊:赶紧想办法!等你结婚了,我跟你姐给你出钱买房!
于是信陵君连忙贿赂魏王的宠妃如姬,把掌管兵权的虎符偷到手,随后带着门客朱亥一路狂奔到晋鄙军中,杀了主将,自己带人救助赵王。
野区救兵一到,秦国作战不利,又输了一场。
秦王很不开心,又听信谗言,转脸便诛杀了推脱不出的白起。
一代军神就此陨落。
而赵国这边,载歌载舞,春申君带兵回楚国。平原君凯旋归赵国,跟媳妇存钱给小舅子将来买房。
信陵君此时已经彻底得罪了魏王,不敢回去,又听说姐夫给买房,于是便把大军归还魏国,自己便客居在了赵国。
这一场战役,延续自长平之战,牵扯秦、赵、楚、魏(还有隐藏在其中的韩)五国,涉及历史名人如战国四公子之流不计其数,又诞生出了反间计、纸上谈兵、廉颇老矣、毛遂自荐、窃符救赵这样的精彩典故,战场以外,还因为宫廷斗争逼的战神白起自尽。战国末期最后一段岁月在这场战役中奏响了一曲淋漓尽致、波谲云诡的挽歌。
而历史尚未结束,潜藏在大幕后面的年轻种子,依然还在悄悄孕育着。
因为秦赵两国不断交恶,秦国在赵国作为人质的一名公子,从此以后生活变得更加恶劣而窘迫,他是年仅三岁的公子政,许多年以后他将遇到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吕不韦,并在对方金钱的作用下,回到秦国变身成为嬴政,结束乱世一统战国。
至于留在赵国的小舅子信陵君,经此一役更是名满天下。其千里奔袭,率门客窃符救赵大破秦军的英勇事迹被回到楚国的春申君四处传扬,一直传到一个叫做中阳里的小村庄,有一个少年听到了这个故事,眼睛里闪烁着敬仰的光芒,他一直不喜劳作,此时更是升起了对游侠生活的向往,他毅然决然地离开家乡,追随着信陵君的足迹想要做他的门客。
这个人叫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