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人员

阅读完启示录之后,了解了企业中互联网产品设计的人员配置,设计流程等知识。如果你想要入行产品经理,这本书会告诉你出色的产品经理应当具备的素质。在阅读本书后,我也开始反思自己能否胜任产品经理,与此同时,也根据书中的要求在不断的提升自己,希望自己能在未来的打磨中,逐渐蜕变。

这里主要通过概括启示录中关键的知识要点,以供大家来了解这本书中的干货,目前只介绍本书的第一个部分,人员。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 人员

团队成员与其职责,是产品设计成败的关键。应该根据各个成员的职责和能力,明确团队成员构成。一般的设计团队构成:产品经理、设计团队、项目管理人员、开发团队、运维团队、产品营销人员。

1、团队成员的构成与职责:

产品经理:评估产品机会、定义要开发的产品、探索产品的解决方案;

交互设计师:理解目标用户、设计产品功能、信息架构、流程图

项目管理: 核心任务是制定计划、跟踪进度。(专职的项目经理/开发经理/产品经理)

开发团队:(软件工程师)IT指为内部员工提供技术支持;开发团队指为外部客户开发和维护产品。

运维团队:保证服务正常运行,需要一系列的专业技能。

产品营销人员:对外发布信息、宣传产品、为拓展市场销售渠道、组织重点营销活动、促进产品销售提供支持。

2、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产品经理VS产品营销:两者应当各司其职,任何一个职位包揽两项工作或者两个人合力定义产品都存在问题。两者应该经常沟通、展开合作。一方面,营销人员是产品经理获取产品需求的重要来源;一方面,产品经理是营销人员获取市场营销信息的重要信息。

产品管理VS项目管理:传统零售软件行业,产品经理兼任项目管理工作。互联网行业,两者应当由不同的人担任。互联网产品的开发模式是并行开发火车模型发布模式,每次发布的内容包含多个产品经理负责的功能,要协调发布管理、程序开发、网站运营、客户服务、产品管理各个方面。因此如果采用火车模型,需要指派项目经历来控制产品发布。产品管理的职责是探索(定义)有价值的、可用的、可行的产品;项目管理则关注如何执行计划以按期交付产品。因此,无论是传统的零售软件还是互联网产品,两种职责应当分开。

产品管理与软件开发:产品经理定义正确的产品;开发团队负责正确的开发产品,因为他们最了解哪些产品构思是可行的。双方相互依赖。开发帮助产品经理完善产品定义的方式,产品经理也应该配合开发的工作。

3、如何做一名出色的产品经理?

一名出色的产品经理,其学习思路比经验更重要。以下从个人素质和态度与技能两个方面概括什么是出色的产品经理。

① 个人素质和态度:技术可以学习,素质难以培养

对产品的热情:面试官在考察应聘者时可以通过询问其最喜欢的产品是什么以及原因、分别介绍在不同领域上喜欢的产品、想要如何完善自己喜欢的产品?反观,作为应聘者的我们,是否对产品保有激情,有不断探索和学习的精神,是否喜欢去了解和体验各种产品,是否有自己对于产品的独特见解?

用户立场:作为产品经理,如何根据产品的目标市场,换位思考?当企业在选择产品经理时,需要了解应聘者对市场的感觉,最重要的是看对方是尊重目标市场希望融入其中,还是打算一意孤行改变用户习惯。因为目标用户的经验、喜好、价值观、直觉能力、忍受程度、技术理解可能同我们大相径庭,换位思考很重。特别是对于国际化产品和针对特定区域的产品。

智力:产品管理需要洞察力和判断力,必须具备敏锐的头脑。企业可以通过测试应聘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判断其智力。通常由一位或多位领域专家就一个问题对应聘者进行深入考察。面试官不关心应聘者是否知道正确答案,而是看应聘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智力优于知识)。

职业操守:产品经理肩负产品的前途和命运,绝不适合贪图安逸的人担任。

正直:产品经理通过行动影响团队,这种影响基于相互信任和尊重。面试应聘者可以通过询问在学习和工作中如何处理工作中的压力,追问细节。

信心:自信是很重要的素质,自信的人更有说服力,更容易成为人们愿意追随的领导者。

态度:把自己当成产品的CEO,愿意为产品的最终成败承担全部责任。虽然产品按时成果上市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但是他能明白预见和解决这些问题是他的职责,并且他也应当对产品的创意负责。

② 技能

运用技术的能力:有能力理解技术,发掘技术的应用潜力。(培养途径:看书、上课、请假程序员和架构师,脑暴)

注意力:优先解决重要问题

时间管理:熟悉、迅速的区分重要任务和紧急任务。

沟通技能: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是产品经理必备的沟通技能。

商业技能:既能与程序员讨论技术,又能与管理层和营销人员讨论成本结构、边际效应、市场份额、产品定位和品牌。


🙉永远不要告诉别人怎么做。告诉他们做什么,他们自然会发挥天赋,给你惊喜。—— 巴顿将军

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人类的天性,试着思考要做什么,就会惊讶的发现实现方法如此之多。

Thanks!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