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和徒弟的故事

有一个故事就是这样说的。有一天,一个小乘师父带着徒弟走在路上,弟子走在后面,背着包袱发愿道:“我今生今世一定要普度众生。”这时候,他发了大菩提心。当他心里发这个愿的时候,师父马上就把包袱取回背在了自己的身上。谁知走了一段路之后,这个徒弟心里又想:“普度众生太麻烦了,我还是自己解脱吧。”就在这时,师父马上又把包袱给了他。于是这个徒弟疑惑地问师父说:“师父,你忽而自己抢着背包袱,忽而又把包袱给我,这到底是为什么?”师父告诉他说:“你刚才发菩提心的时候,已经成大菩萨了,我还敢让你背包袱吗?结果后来你退失了那种菩提心,又变成了一个凡夫,所以我又把包袱给了你。”

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样的。如果你觉得这辈子唯一的愿望,就是想舒舒服服地过好自己的小日子,那么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个愿望来进行的。比如朝九晚六地上下班,顶多业余时间和朋友喝个小酒,做一下运动,不会再去思考人生的大意义,更不会因此而做一些别样的尝试。然后,人生的轨迹就此划定,终其一生,你也只能局限于“舒服度日”四个字。于是,你对这个世界无法产生任何价值,最终你生存过的痕迹就会和沙子上的字一样,在时间浪潮的冲刷下逐渐消失。

所以说,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发大菩提心,因为有大心则有大愿,有大愿才有大力,有大力则有大能,有大能终有大成。反过来讲,如果没有菩提心,那么就什么都不是。有些人追求神通,追求智慧,唯独没有菩提心,那么他最终就不会获得大成就。

——选自《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雪漠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金刚经》别解文义 B1.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
    了了无诤阅读 8,184评论 0 9
  • B1.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
    常修阅读 10,101评论 1 8
  • 当我们主动加完一个微信好友或者被别人加完,互为好友后,第一件事会做什么?当我们想了解一个人的动态的时候第一件事是什...
    遇见靖雯阅读 4,084评论 2 12
  • 三年就这么告一段落。拿到成绩,开始是不甘后是平复。曾听说高考就是一次成长,当我彻彻底底的经历了高考后才真正明白那句...
    日光Luu阅读 1,31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