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去银行取换的卡,只带了身份证,没带老卡。
进入大厅,工作人员问我办理什么业务?
我说:取新卡,换卡不换号的卡。
工作人员:带身份证和老卡了吗?
我:还要带旧卡吗?旧卡早找不见了。
喔不耐烦的嘟囔着,拿出手机打开短信在搜索着银行给的取卡的短信通知。
上下滑动几下后,在众多短信中终于看到了短信,短信中清晰的写着要携带身份证和旧卡来换新卡。
看到这个短信,我觉得自己好像做错了什么事情一样羞愧,表面上虽然还维持着正常,但内心已经觉得是自己搞错了,是自己的没看提醒。
在那一刻,内心另外一个声音冒出来了:取新卡为什么要把把老卡拿过来,这个规定很明显不合理,新卡是我花钱的,不用了应该归我个人所有,凭什么要交给你们呢?这是赤裸裸的霸王条款。
想到这里,我突然想要把不满像旁边的工作人员爆发出来,但看到他一脸无辜的站在我旁边,又觉得他也没办法,他也只是一个执行者罢了。
之所以那一瞬间会对他产生共情是因为上次他跟我也抱怨过,都是上面规定的,他们也没办法。
或许,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每个人都在他的岗位上受到一些限制。而这些限制的目的可能是为了保护一些人,但这种保护也给其他人带来了一些不便。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是站到指定规则的人的角度去看,通过制定一些规则的确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护那些容易被骗的人,也能减少不稳定因素,同时降低相关部门的运行成本,这些举措看上去一箭双雕,百利无一害。
在这个事情中,需要保护的是那些容易上当受骗的人。这些人绝大多数可能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他们情感空虚,陪伴不足,认知老旧。很容易在各种概念和现代科技,以及工作人员的情感包围中迷失自我,最后被诈骗分子欺骗钱财和感情。
而这些人被诈骗后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如果大面积的出现被诈骗的情况,那么老人的晚年生活肯定会受到影响,老人会集中去寻求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在寻找帮助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不安全事件,而这些危险事件都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还包括人们对相关机关的期待,总之,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敏感群体,如果他们的事情得不到妥当处理,必定会影响年轻人对整体的预期和行为。
所以,保护这个群体正常的生活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很重要的事情。
而最好的方式就是一刀切,限制银行卡的交易金额和频率,把损失降到最低,避免一次性出现重大的财产损失和诈骗。
事实是,这样的措施的确是有效的。交易的额度,频率降低之后,虽然可能对一些正常使用的人造成了一些困扰,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都变相的保护了财产安全。
当我理解了这个目的之后,这个行为也就能理解了。毕竟,我也不希望自己的父母被欺骗,而我有一天也会成为老人,保住养老钱是确保老年生活最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