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个网友小A加了我微信,说她陪朋友小B来香港买保险,自己也顺便了解一下。小A搜到我们网上的科普文章觉得挺靠谱,想来找我们聊聊。
第二天小B跟着小A一起来了,一坐下就沮丧的说:
“我想买个高端医疗,香港这边接待人员说我爸有心脏病,我这家族病史买医疗肯定不保心脏,这么重要的保不了,那我还买啥呀!我就想问问,你们这边也不保心脏吗?”
我问她:“你爸是在60岁之前还是之后诊断出心脏病的?病情目前怎么治疗的,有没有得到控制?有带最近的诊断报告来吗?”
小B说:“我的中介这些问题一个都没问呀!”我非常疑惑,这是最基本的家族病史核保问题,中介怎么可能没问就说客户买不了呢?
小A在旁边插话说:
“你来了才说这次先不买储蓄险了,只买医疗,没看昨天人家脸都拉下来了吗!人家卖你一个医疗才赚几个钱?之后还得一天到晚帮你处理理赔,钱少事儿多,找个借口不想做了呗。”
这几天我们接待了带着一岁小婴儿访港的年轻妈妈小安。带婴儿出行确实不易,我和老公除了安排好每天行程的车接车送,也尽量多陪陪他们。
小安临走当天我们又一起吃了顿饭,席间小安说:“你们夫妻这么忙,还两人一起花了这么多时间陪我们,这相当于一个客户耽误了你们两倍的时间,真不好意思。”
我和老公异口同声地说:“这不是陪客户,我们是在照顾朋友呀!”小安点点头说:
“当初我老公不找自己香港做保险的同学,一定叫我来找你们,我还觉得奇怪。现在我想我知道为什么了。”
我们在香港保险行业这段时间,深感这一行确实不容易。在看业绩说话,很可能有上顿没下顿的行业,有些从业者“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无暇去顾及长期关系和道德标准,不断的冲刺着:这个月必须签多少单?能不能找朋友帮忙加单?要“返多少钱”才能留住这个客户?这个1万保费的客户,能不能“up sell”劝他再多掏5000?
在商言商和以人为先,是不同的价值观,没有对错。
不仅仅是保险行业,任何一个行业的从业者,都是在用言行来输出他的价值观,也就是章子怡所说的“信念感”。尤其是服务业,买的是人的服务。而人不同于物,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不可预测,无法控制:就算你买得到人的服务,也买不到他的素质。
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错吗?没有错,但这不是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的公众号勤勤恳恳写了两年,接近150篇原创文章,字字心血,句句坦诚。不少保险科普文被很多同业号抄袭,光投诉就投诉过十几次。有好几个朋友问过我:
“你工作都这么辛苦了,还花这么多时间写文章是图什么呢?既不赚钱也不拉客户,对你们业务没啥直接帮助,跟做公益当人生导师一样。”
昨天下午有一位年轻香港女生小木来面试我们团队,她的家境不好,父亲开了一辈子出租车养家,到快70多岁才退休。小木和我聊了很久,说我每一篇公众号的文章她都会看,尤其是最近的农村亲戚那一篇,她感同身受,哭了好几次。最后告别时,小木认真的对我说:
“娜娜,谢谢你让我知道你们是怎么样奋斗的,也让我看到希望。我想有一天,我和我的男朋友也能像你们一样。”
这,就是我为什么依然坚持写公号的理由。也许写十篇也没有一篇软广带来的经济利益大,但为了无数小木这样的读者,我会写下去。
就像同样做香港保险,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为什么”:有人想赚快钱,有人想给家人好的生活,有人想平衡事业和家庭,有人想帮人,有人想找到事业的意义和成就感。
每一个价值观都没有对错,每一个人终其一生也不可能被所有人认可和喜爱,我也一样。你只能选择你所相信的,并吸引和影响和你价值观相近的人。
而每个人的一辈子,都是在用你时时刻刻的言行,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影响力大一些的是意见领袖,我们普通大众,也可以力所能及地影响更多身边的、和屏幕另一边的人。
活出我相信的,分享我学到的,吸引和我“三观相合”的客户和团队伙伴。这就是我们夫妻每一刻、每一天输出的价值观。你的价值观,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