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在我耳边轰炸的一句话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
这是网络上对于“低头族”的吐槽,却被孩子他爹半玩笑半无奈用来嘲讽我“误入歧途”。当然,他的原话更狠:你那么爱玩手机,就和手机过一辈子吧。
苍天啊,我这样也叫手机控?我有点惊讶于他对我这番定论。于是搬出真正的手机奴该有的表现来申辩,结果,越强辩,越词穷。最后我快刀斩乱麻:那还不是怪你给了买了新手机才会这样!
嘴上占了上风,暗地里还得偷偷思过。谁说不是呢,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不是起身喝杯水,而是顶着惺忪的睡眼开启滑屏模式;吃饭的时候见缝插针看着错过的视频;坐公交的时候配着手机和耳机;蹲厕所的时候,生怕那几分钟会漏掉非常重要的电话;临睡前更是手机握到发烫,才恋恋不舍准备入眠。
其实,在买这个手机之前,手机对我来说可有可无。可以不聊QQ不玩微信,也对各类五花八门的热门软件不感兴趣。一天不带手机也无妨,生活多姿多彩,岂是冰冷的手机可以囊括!
不知从何时开始,手机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出门谨记四个字:身、手、钥、钱,即为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事实是,钱可以不带,钥匙可以丢,唯独手机必不能忘。
倘若生活没有了手机,惊慌,焦虑,无助将充斥着几乎所有的时间。放眼望去,下至刚步入学堂的孩童,上至耄耋老人,几乎是人手一只手机的标配。人群中,低头滑屏的数不胜数。
如果哪天出门,手机忘记在家,整个人就丢了魂一样,无法专心做事;当手机显示还有两格电的时候,人就开始隐隐不安了,急着找个地方充电;当手机一不小心掉到了地上,就心疼得哇啦哇啦的;当手机流量告急的时候,比欠一屁股债还惶恐。
很多时候,我明明知道带不带手机是无所谓的,我不是领导,也没有谁会找我,更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等着我处理。但是口袋里没装手机就是心慌,魂不守舍的,摸到手机才能定下神来,否则什么事都干不好。
沉溺于手机是一种病,网友们把它叫做“离不开手机综合症”,还把病症总结如下:
离开手机一刻便坐立难安,似乎心里少了点什么,空荡荡地难受,又像是错过了什么,感到莫名的焦虑,以致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身边的事中。此时手机仿佛伸出一只手挠得你心痒痒,恨不得立刻将那玲珑可爱散发迷人气息的小东西变出来捧在手上细细端详。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出门几分钟之内,定会一个箭步冲回去取,绝对兢兢业业、不辞劳苦。
吃饭的时候,就算对方在你面前,你依旧不停地微信,刷屏,自拍,心不在焉!
看别人不停地摆弄手机,自己也情不自禁拿起手机,为的只是缓解尴尬气氛。
24小时开机,会下意识的去看手机屏幕,电量刚用到40%就急赤白脸的去找充电器
幻听,在大街上听到与自己手机铃声相似的音乐时总会下意识地摸摸口袋里的手机。
夫妻之间懒得交流,懒得倾听,同床共枕,各自忙着玩手机。
或许以后离婚的原因并不是婚外情,而是···
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
日常生活中,手机带来的安全感超乎我们的想象。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时,没人理的时候,尴尬的时候,不想说话的时候,掏出手机假装自己在忙(实际点开各种app),瞬间就像获救了一样;走在路上碰见不想打招呼的人,掏出手机假装没看到,手机简直是救星;无聊的时候刷刷朋友圈聊聊微信,好像时间也没有那么缓慢了。
有时我在想,我在看手机的时候,究竟在期待着什么?
说到底,还是因为空虚和孤独。
在一天内刷了一遍又一遍的朋友圈和微博,旁观他人那么多大大小小的生活圈,自己也好像亲身经历了一般。我们期待认同、理解和支持,我们渴望小小的善意和关怀,我们渴望融入群体,参与别人的悲喜与成长,有了生命与生命的互动和参与,心也在茫茫然间有所依附,有所期待。
近年,网上因为玩手机而引发的悲剧也越来越多。
2015年11月,四川省江油市男子王某通过人行道过街时,遇到有大货车通行挡住道路,于是,王某停下脚步,掏出手机低头查看信息,一辆汽车突然驶来,将其撞出3米多远,导致头部受伤。
今年六月,多雨季节,一年轻妈妈抱着孩子在湖南安江看涨大水。妈妈可能一时兴起,右手拿起手机拍照,左手抱着孩子,手机没掉,孩子却掉进了奔流的河水里。可悲可叹又可气!
有小学生在作文中写道:爸爸,你别再玩手机了这样的心声,父母习惯性滑屏已冷落了孩子的心灵,漠视了孩子的情感,也无形在父母子女之间竖起了一道道鸿沟。
当今,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成为人们离不可的魔鬼!
我们都知道,没有节制地使用手机,难免造成眼涩干燥、手部痉挛、脖颈酸痛等一系列身体影响,而且人的心理也容易变得焦虑不安,失魂落魄。
病症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戒。凡事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多陪伴自己爱的人,掌中世界再多彩斑斓,生活的余温全靠亲近的灵魂补给。
当我刷屏成瘾时,我会下意识克制,这不是我想要的状态,放下手机,离开“掌上世界”,还有很多如影随形的小确幸在等着我……
在手机使用这个“跷跷板”上玩好平衡,可低头放松,也懂得抬头眺望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