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人物的关键特点延迟,设置悬念。
比如,迟迟不点明王一生的棋王身份。
2、小说以一个矛盾开始,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又遇到外力导致新的矛盾,最后矛盾圆满解决。
(王一生要成为棋王【矛盾】,到山区找不到对手【矛盾】,找到对手初赢【矛盾解决】,因为总是跑出来下棋被认为表现不好不许参加棋赛【矛盾】,通过走后门可以参加比赛【矛盾解决】,因为对棋的热爱和个人气节又不愿走后门【矛盾】,一对九几乎要大获全胜【矛盾解决】,一颗棋不走了【矛盾】,老者亲自到来请求和局【矛盾解决】)。
而隐藏在这些矛盾的框架之下的,又是关于王一生个人信条和身世隐痛的深层次矛盾(王一生家庭贫寒,母亲觉得下棋没用不让他玩棋【矛盾】,母亲临终前给他磨了一副棋【矛盾解决】,他衣食问题得以解决但仍在追求人们的认可【矛盾】,以一赢九成为棋王【矛盾解决】)。
因此可以看到,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都构成了一个完满的回环,也即,小说本身具有完满的结构。
3、人物性格发展需合情合理,有自成自为的逻辑。
如王一生拒绝走后门参赛,不仅是因为他对棋的热爱,还因为他骨子里清傲的气节,这些在小说前半部分都做出了完美的铺垫。这使得他的拒绝毫不突兀。
4、好的故事不会脱离人类恒常的经验。
诸多关于吃的细节,给小说在烟火气息中充满了真实感(见文章——“《棋王》中那么多‘吃’的情节为何般”)。
5、随着故事情节发展应当出现某种变化。
伴随着情节的发展有一些东西在悄然改变。
王一生的变化:从不理解“我”喜欢艺术到理解艺术的魅力;从清高孤僻开口闭口“你们这些人……”到包容他人“大家……”;从除了下棋吃饭什么都不愿管到珍重友谊。
倪斌的变化:从不愿暴露自己有多余的食物到拿出巧克力、酱……;从特立独行纤尘不染到穿着破衫来送行)。
6、能够给读者以知识的启迪。
如故事中体现的道家思想“太盛则折,太弱则泄”,对手若盛,须容,须收,须含。不可硬碰硬。
【最后,之所以说《棋王》是一则好故事若不是一篇好小说,是因为在我看来,一篇好小说应当是涉及人物精神性层面的东西,而故事的话,固然也能给读者带来许多有意义的东西,但毕竟还是浅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