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就是反审认知,即反过来审察、监督、调节情绪和思维的知识系统。我的理解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有一套自动自发的反应系统。元认知就是用来审视这套系统是否合理和有效。它也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情绪感受。这会让问题解决,尤其是类似的问题下次得到更高效,更充分地解决
技术原理包括
1. 影响学生学习的五个因素:情绪状态,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
2. 脑科学的五个规律:
情绪神经和思维在占据大脑资源中相互影响和制约;大脑喜欢简单、有序的知识;
大脑喜欢创建新的神经链接;
脑科学中发现大脑只听自己的,尤其是在顿悟时大脑会产生推动自己行动的巨大能量;
习惯化自动运行的知识消耗较低的脑资源。
3. 心理学的五个概念
表征:信息在大脑中呈现与记载的方式
同化:是一个学习策略,是借用学生大脑的原有知识解释新知识的过程
三类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重点培养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顿悟:思维研究的核心内容。
问题中心图式:以问题为中心的所有知识整体结构。
我看了三遍这部分内容。看第一遍的时候,我的儿子让我给他念睡前故事。我只看了其中一部分就被迫中断。尝试看第二遍的时候,我想接着之前的地方继续看,结果看不进去,完全不知所云。看第三遍的时候,我又把这部分从头开始看,这次我能看进去。但是,看完以后,我对这部分知识毫无印象。于是,我又回过头来看大标题,小标题和细节内容,也只觉得学得懵懵懂懂,一知半解。在回看的过程中,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我喜欢新鲜的事物。原来,这是大脑本来最喜欢做的事。我们要想成为好老师,就要把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到习惯化自动运行的程度。这样,我才能在高效高质教学中游刃有余。
刘热生老师 评论:感谢您的分享,最好一段内容非常棒,借此可以更深入的思考一下,被打断后看第二遍和第三遍内心的情绪状态如何,思维过程如何,沿着这个觉察过程不断的去观察自己的学习,你会更深入的理解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变量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评论:感谢刘老师的指导。我被打断后,看第二遍的时候,情绪上有点抗拒,看着内容是一团乱麻,没有任何清晰的思路。也许,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就是这个状态。我的课在他们面前就是支离破碎的,他们识记运用有障碍,情绪就有抵抗,又会影响思考,整个人都在内耗,课堂对他们来说是痛苦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内心调整,我鼓起勇气看第三遍。在看第三遍的时候,我调整了看书的内容和节奏,从头到尾,深入思考,回顾梳理,最后勉强有所得。那一节课应该让学生明白即将学习什么,一步步深入后,要回顾总结梳理,尽量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在第三遍看书过程中,尽管偶尔有孩子的打断,我还是比较顺畅地读下去了。这一次,读的时候,由于能理解所读内容,情绪稳定平和,没有了抗拒和难受的感觉。看着完成的作业,我还有了喜悦,甚至还向儿子炫耀自己的作业,尽管他看不懂。但我想让他感觉到我学习中的开心与自豪。我要让他不知不觉地爱上学习[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