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只有两次变法获得成功: 商鞅变法和1978年的改革开放。
不做价值判断,单就事功而言,商鞅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战略大家、组织设计大家。最近几个月用功研读,希望能够管窥一二。
商鞅变法让中国走向周秦之变,然后延续了两千年的专制体制。在帝道、王道之外,商鞅给统治者提供了一套实施霸道的驭民之术。
《商君书》成为历代专制统治者奴役人民的理论基础。《商君书》和《君主论》齐名,据说比《君主论》更恶。读《君主论》时,被其强大的逻辑所震慑,也感受到乌云袭来。
下面摘录《商君书》原文,并做翻译和解读。
商鞅小传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卫国人,又称公孙鞅、卫鞅。前359年(商鞅36岁),被秦孝公重用,开始变法。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商鞅被旧贵族势力诬陷谋反,身亡。
《商君书》摘录
1. 更法第一
原文: 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音“ao翱”)于民。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翻译:公孙鞅说: 行动迟疑就不会有成就,办事犹豫就不会有功效。国君要尽快下定决心变法,不要顾及别人的批评。高明的人,一向会被世俗所非议;有独特见解的人,必然会被大家嘲笑。愚笨的人在事成之后还不明白是怎样成功的,智慧的人却能在还没有萌芽前预见。不要和百姓讨论去开创一件事,只能和他们欢庆事业的成功。辅佐晋文公变法的郭偃说:“追求崇高道德的人不会附和哪些世俗的偏见,成大事的人不去和众人商量。”法度是用来爱护百姓的,礼制是为了方便做事的。所以,圣人治理国家,如果能使国家富强,就不必沿用旧的法度;如果对百姓有利,就不必因循旧的礼制。
解读:
更法就是变法。这一章是公孙鞅、甘龙、杜挚在秦孝公面前辩论强国大计。公孙鞅鼓励秦孝公要不畏流俗,实行变法。
本章有很多名句:
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公孙鞅雄辩滔滔,有理有据,完全秒杀甘、杜这两个笨蛋。公孙鞅获得秦孝公认可,颁布鼓励农民开垦荒地的《垦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