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持续行动

(1)

本周已写两篇杂记,制定计划以来坚持较好的一次了,虽然深知自己写的很烂,目前处于拼凑阶段,但继续努力最重要。

今天实在不知该写什么题目,因为最近在读Scalers的《刻意学习》,书中的核心就是持续行动,遂暂定这个题目吧,在脑中思量一番,对我来说,这个题目实在难写,根本原因是无内容可写,挣扎半天,仍然不放弃,我要把每一篇杂记当做是高考作文,不借助其他工具,理清思路,攻克难题。

(2)

Scalers的畅销作品《刻意学习》中提到一个概念“持续行动”,在持续行动的过程中,将行动者分为1至n阶持续行动者:

1阶持续行动者,坚持一件事10天,这只能说是初步适应,连21天养成习惯的标准都未达到;

2阶持续行动者,坚持10²=100天,二阶已经能养成习惯,但进步的效果不明显;

3阶持续行动者,坚持103=1000天,效果就非常显著了(Scalers就是名副其实的3阶持续行动者,1000天的笔耕不辍使他成为畅销书作家),而一件事坚持将近3年,这个阶段容易产生固定思维模式,所以一定要及时调整;

4阶持续行动者,104=10000天,27年多,这已经变成一个时代的进步(俗话说的好,30年河东,30年河西,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105=100000天,274年,已经变成一个国家的百年历史,以此类推,就是世界史。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每天充满梦想,为自己制定计划的人不在少数,可是日复一日坚持下来的人又有多少呢?有的人坚持10天败于懒惰放弃了,有的人坚持3个月看不到希望放弃了,坚持3年的少之又少,坚持30年的都变成了“xx家”。

(3)

这里提到的持续行动又跟我们常说的坚持不一样。坚持在我的理解里就是一直做一件纯粹而相对简单的事情,比如坚持跑步,坚持写作等,而持续行动的意义相比坚持更加复杂和广义。

首先,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力,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学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为自己所用,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自己看了什么,学了什么,重点是学会了什么;

其次,就是坚持,当取得一定进步时,不能沾沾自喜,在看不到短期效果时不能半途而废,无论何种情况,都必须持续行动;

最后,需要具有重构能力。人们总是习惯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学习亦是如此。在持续行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惯性思维,容易将现在努力的领域变成舒适区,并习惯待在其中,从而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当今信息如此发达,需要接纳多元化的思维与知识,及时与所处环境良好沟通,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4)

最早知道s君是在我结婚之前,大概是2015年4月。当时也是想让自己有一技之长,碰巧看到他的一句话概述是游走在口译世界的IT行业者,毕业于清华大学,瞬间觉得这是一个大神,涉足两个高难度领域,必须要抱大腿,于是加了微信。

从开始至现在我没有屏蔽过Scalers的朋友圈,所以可以说是眼睁睁地看到了他的巨大变化。

最初,他会转发自己的原创文章,出于好奇点进去看过几篇,大部分是关于英语学习的。说实话,那时的他文笔一般,篇幅也少,看完后觉得大街上一抓一大把,于是不再想看。

但是他仍然每天坚持,笔耕不辍,并建立自己的公众号,成立自己的社团,一切都是那么有条不紊。(招收成长会成员的那篇文章我看了,当时兴奋地一度想要加入社团,会费好像也就几百,后来因结婚、装修等事宜,最终没有加入。)

第二年,会费涨价了,与此同时,又成立了新的健身打卡小组、早起打卡小组等等,每个小组都如火如荼地运营着。再点进去看他的文章,篇幅明显增多,内容层次分明,中心突出,初步有了作家的雏形。而他看的书也变成了亚当·斯密级别的《国富论》。

直到今年,s君可谓进步神速。他写的两篇文章被新华社转发,阅读人次达到10万以上;出版了畅销书《刻意学习》,并第二次加印;成长会会费已涨价至2688元/年;并飞往全国各地进行在行约见,价格为1000/小时。

这一刻,他成功地将我们远远地甩在身后,更可怕的是,他依旧在持续行动……

无戒365天日更营写作训练第3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