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理想家庭”,你会幻想怎样的场景呢?
老舍先生说:“一妻和一儿一女,就正合适。先生管擦地板与玻璃,打扫院子……;太太管做饭,女儿任助手——顶好是十二三岁;儿子顶好是三岁,既会讲话,又胖胖的会淘气。”
这话放在如今,很多人会撇撇嘴,表示反对。
理想越是浪漫唯美,现实越是一地鸡毛。
家有二宝的生活,比起这般愉快观感,更可能是“家无宁日”。
养育之难,驰名中外。
最近的新剧《养育者》,戳穿了无数父母的育儿真相。
无数人看完之后大呼,这分明是我本人:
孩子哪是贴心小棉袄,而是差点捂死我的棉被。
“很多时候,甚至愿意为他们去死;但更多时候,想宰了他们。”
表面上看,它是鸡飞狗跳的家庭喜剧。
撕开外壳,才发现这是部无比现实的教育片。
那些扎心的情节让人不敢再看第二遍。
除了可爱,还有一地鸡毛
这个世界有个规律,再难的活儿只是偶尔做一下,就显得格外轻松快乐。
比如:看孩子。
男主角Paul和女主角Ally去餐厅约会时,发现邻座的夫妇在去洗手间之前,为“谁留下看孩子”而拼命互相推脱。
于是他们主动提出帮助,看顾这对小可爱。
Paul一手抱着软萌的小不点儿,一边和活泼好动的哥哥玩游戏。
笑容一直挂在嘴上,看起来比孩子玩得还开心。
夫妻俩的世界,被孩子点亮了。
他们开始期待成为父母,每天可以和小宝贝们呆在一起。
当真的有了一双儿女之后,事实却是——
“安静点!这三个字要我说多少次!”
他们有了两个孩子,也有了双倍的吵闹。
哄别人孩子眉飞色舞,养自己的孩子暴跳如雷。
Paul简直无法理解当初那个盲目乐观的自己,究竟哪里来的自信;
也无法理解孩子们的小小脑瓜里,哪儿来那么多难缠的怪想法。
Luke在学校上了一堂消防教育课,就整天担心家里会失火。
Paul努力耐着性子讲道理,安慰Luke不用怕。
结果,越解释Luke越害怕,在家里担心被火烧死,逃出去又怕被车压死,怎么哄也哄不好。
最终,Luke的“火灾恐惧症”成功点燃了Paul的神经。
“天啊,我到底和你解释多少遍了!”
儿子太难搞,女儿又如何呢?
很多时候,萌妹子比傻小子还难对付。
从婴儿时期,每天哄睡就是个艰巨任务。常常半夜都无法合眼的Ally,期盼着睡觉不安分的女儿快点长大。
哪知道,当女儿开始长大时,噩梦才刚刚开始。
半夜三更,Ally已经困得睁不开眼睛,好不容易把故事编到了“结局”。
Ava却一个蛙跳把妈妈摇醒:不许睡!我还没困呢!
让人恨不得一巴掌把她糊下床。
当休息和独处都成了奢侈的时候,能“睡着”的快乐,远比陪伴孩子的快乐来得实在。
有了孩子才知道——
“兼顾工作”只是个幻想。
因为照顾好他们,父母就已经精疲力竭。
“享受生活”也成了梦话。
当朋友和爱侣浪漫度假,自己的生活却充满了“屎尿屁”。
很多个时刻,Ally和Paul都会暗自后悔。
为什么要生下两台“麻烦制造机”,而且还是“永动”的,从来不知疲倦。
没有人天生就会带孩子
照顾孩子们,已经让夫妻俩心力交瘁。
可更让人崩溃的是,Paul和Ally明明已经倾尽全力,现实还是带给他们满满的挫败感。
孩子是“熊孩子”,而自己,好像也是个不合格的“熊家长”。
当两个小孩玩玩闹闹的叫喊声,冲破房门。
在家加班的Paul努力集中精力,还是无法忍受,决定亲自出手摁住声音的源头。
冲上楼的每一个台阶还给自己做心理建设,推开门却只剩冲动大吼。
大吼的Paul吓坏了孩子们。
他也意识到自己是不是过于暴躁。
Paul想当一个好爸爸。
好爸爸应该有耐心和温柔,这些,都随着他的发怒变成泡影。
危险也总是时刻环绕在孩子身边,让人始料未及。
哪怕是荡秋千这样稀松平常的游戏,也暗藏隐患。
有一次,Paul都没使劲儿推,Luke就从秋千上飞出去了。
吓得两人惊慌失措,抱起Luke就往医院赶。
Ally这才想到,小孩子的握力不比大人。
孩子的安全或危险,是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维衡量的。
有时候的意外,甚至让人哭笑不得。
好动如Luke,格外喜欢被爸爸妈妈一人抓着一只胳膊荡悠悠。
而且这次,他的握力大大提升,不至于脱手摔在地上。
但是,突然,他——脱臼了。
孩子哇哇大哭,父母二人不知所措。
三番五次带孩子往医院跑,Paul再见医生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但比起给人瞧见的羞愧,更多的其实是自我怀疑和自责。
第一次当父母,心里没数,手上没准,各种忙中出错。
面对孩子,不仅有无奈,也多了一层内疚和焦虑。
真要考核家长,别说完美了,就连及格都困难。
手忙脚乱的Paul和Ally,让无数父母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现实中,大家似乎总是默认,爸爸妈妈就是超人。
要努力地担起责任,扛起整个家庭;或者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但我们都忘记了,没有人生来就会照顾别人。
争执过后,沟通与爱没有缺席
看到这里,或许大多数父母的心已经被扎透了。
但这部剧,没有仅止步于向我们展示现实。
也在现实之外,为父母们提供了让人深思的解决方案。
比如成为父亲的Paul,难免发脾气、语气差、讲话难听。
但每次教育过后,冷静下的他又总会讲一句“对不起”。
仔细的解释与道歉,带着对孩子们尊重与诚意,也反思自己的问题。
家里的儿女都是不让人省心的小孩,碰到一起更是闹腾。
Paul的崩溃,并不难理解。
情绪激动地教育小孩,是太多人都有过的经历。
可他们却忽略了Paul的最后一步,主动缓解关系。
综艺《育儿大作战》中,一个女生讲述了儿时父亲只会严厉的训斥自己的经历。
坦言类似的沟通障碍从小延续到大,女儿与父亲的感情也渐行渐远。
其实只是因为父亲在发过脾气后,没有再开口对女儿说一句,“你其实很棒”。
主持人曹颖,童年同样经常与父亲争执,进而被严声呵斥。
但父女俩的关系,从没有因为这些训斥与争执而疏远。
因为爸爸从不吝惜主动对自己表达爱。
Paul也同样如此。
尽管他会称呼卢克为小魔头,会在卢克闹事的时候心烦意乱,会为了卢克的不省心而买醉解忧……
但父子俩的相处中,爱与称赞从不缺席。
在辅导完功课之后,他会认真地夸奖儿子:
“这个词对于七岁的你来说已经很难了,你真聪明。”
儿子因为害怕而睡不着觉。
Paul调整好情绪,鼓励孩子:在努力尝试,就是Good boy。
别忘了,父母讲出的每一句话,孩子们都会记在心上。
大人们也会犯错,但犯错之后,需要郑重地表达歉意和爱意。
总要把阳光的一面,留给孩子
带孩子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讲,都笑中带泪。
Paul在Ally面前狂躁的样子,不少人感同身受。
他们嘴上嚷嚷着,在伴侣面前抱怨和发泄情绪。
但气话归气话,收拾好情绪之后,还是要替孩子们解决所有的烂摊子。
女儿年纪小,上完厕所之后,大喊妈妈。
Ally一边和摆着白眼吐槽,一边调整好自己的语气与心情,上楼帮女儿收拾。
Paul和Ally总是这样,一边抱怨着,一边又积极地去解决。
其实,在Pual心中,埋藏着一个童年噩梦。
从小因为父母的冷暴力和负面情绪,他活得压抑且不快乐。
Pual和妻子都不希望,孩子再次经历自己童年的阴影。
因此,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无声地呵护着孩子们。
尽管对于孩子,有过争吵、有过情绪。
但Paul与妻子还是努力在孩子们面前,展现出积极的一面。
有时候会在背地里发泄,嘴上说着爽一爽。
心里的不痛快也排解掉,不好的事情也跟着翻篇。
Paul一直在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从父母身上学习,从孩子的反馈中改进,从自己的行为与经历中反思……
拿起棉被,Paul依旧会充满爱意地,为熟睡中的孩子们掖好被角。
小孩子们会闯祸,会哭闹;父母会发火,会吵架。
但手忙脚乱的日子里,一家人依旧在充实而“吵闹”中,闯过育儿的一道道关卡。
世界上从没有完美的小孩,也没有完美的父母。
不完美的小孩会慢慢长大,变得成熟、懂事,而不完美的家长们其实也一直在跟着孩子们摸索着成长。
希望我们的童年阴影止步于此,最终不会发生在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