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这样那样的产品,这些产品看起来非常不同,但是追究到底层,其实有着本质上的共性。这些共性是市场教育、用户反馈和竞争要求的结果,因为我们面临的是同样的市场格局及互联网用户。
针对功能点的调研
如何做功能点的调研
通过用户反馈,你对这个产品整体情况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更进一步,当你打开产品,接下来该分析什么了呢?
- 这个产品的流程是什么样的?
- 这个产品的交互是否反人类?
- 这个产品都有什么功能?
这些都是针对产品的功能点进行的分析,为什么要做功能点的分析,功能点的分析就是产品分析了吗?
功能点的调研会贯穿在日常的工作中,不管是我们想要了解竞品新上的一个功能还是我们想要做一个新的功能想看看市面上有没有类似的可以抄过来的,都会用到功能点的调研。
下面列举的是在工作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当然还有更多更高效的方法,欢迎大家给我留言。
什么情况下要做功能点的调研?
列举几个工作中需要做产品功能点调研的场景:
- 竞争对手或者行业里面的某个有名的产品做了一个新功能,这个功能挺有意思的,可能回引领潮流
- 自己的平台的某个功能很烂,要看看别人做得更好的是怎么做的
- 身为产品狗的自己发现关注的产品出了新功能
功能调研和产品调研有什么区别
共同点:
目的性都很明确,都是想借鉴、抄袭或者研究。
这两个调研都是很注重底层逻辑的,但是如果是一个新人的话通常会做一些交互上的调研。交互的调研是最容易做也是最没有价值的,如果要去copy的话,cpoy底层逻辑才是能copy到底层的灵魂。
都会研究用户是如何被满足的,不管是产品调研还是功能点调研。
不同点:
产品调研一般集中于比较新相对完整的产品,不会有那么多的交错的。这样的产品功能的迭代过程是很容易看到的,产品的结构和运营的逻辑也相对比较容易理解。
功能调研会更注重业务流程,比如会去关注他具体的实现方法是什么,流程图是什么样的。同时功能调研会更关注细节,比如他的交互是什么样的,通过产品哪些地方好或者不好看到这个功能的亮点。
比如支付宝这样的产品,我们一般不会去对它做产品的调研,而是针对他的某个功能去调研。
功能点调研怎么做
在网上经常看到这种问题: 如何评价支付宝 9.9 的新版首页?
对于评价产品,每人都能说上几点,这里从产品的功能点来看怎么评价一个产品。
明确调研的目的
调研的类型 | 目的 |
---|---|
竞争对手上了新功能 | 能不能抄?要不要抄?调研后给boss作决策做依据 |
准备上新功能,先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 哪个好?怎么抄?抄什么?缩短产品设计的过程 |
以自我成长和学习为目的 | 为什么这么做?判_断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
竞争对手上了新功能,这个时候你要看能不能上,比如这个能工需要什么样的资源,你们到底有没有
你准备上一个新功能,这个功能在市面上没有竞争对手,但是中间的一些功能是跟市面上的功能是有关联的,当你在上新功能的时候新要看看被人是怎么做的。如果是已经被市场验证可行的功能,很多时候都没必要创新,最终实现缩短产品设计的过程,为团队争取更多的时间。
平时关注一些现象级的产品和竞品,一旦这些产品有了新的动向,去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通过这些思考训练自己的判断力,比如你判断它接下来他会往B走,但是实际上它却是往A走的。通过这样一次一次的思维训练,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产品感。
下面举三个🌰
功能调研的误区
- 没结论
没有结论的事情做了也白做。很多新人遇到的问题就是,接到任务就开始做,在开始的时候没有明确目标,在最后没有结论。目标不明确会导致结论不明确,所以,首先要定目标,在目标的指导下你调研的结果是什么,结论是什么,行还是不行,做还是不做,必须要有自己的明确观点。
- 不愿意做功能点的调研
比如说让去做一个支付宝的功能点的调研,你在使用了一下之后觉得就那几个步骤没什么好调研的,但是实际上,你去深入研究会发现支付宝的扫码、微信的扫码,他们的有很大的不一样。
作为产品经理,千万不要不屑于去做一些小事情。
- 杂
在做功能调研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去做用户画像、交互分析、时长分析,做功能调研就专注于用户是怎么使用的、谁会用、流程是什么等相关的。不需要洋洋洒洒八个方面做的很全面。
- 非要提改进意见
不是所有的调研都要提改进意见,尤其是调研的结果比较浅的时候。如果通过调研得出的结论是逻辑流程方面的,这个时候才有必要提出来。
相对于改进意见,参考建议会更有用。
针对独立产品的调研
产品的视角看产品
用户的视角看产品一般都是看这个界面好不好看,这个交互好不好用之类的,而产品的视角看产品看的是这个产品最根本的底层逻辑是否与用户匹配。
产品的视角看产品,一般会三个“镜子”:
那个镜子 | 看什么 | 谁来用 |
---|---|---|
照妖镜 | 了解产品的功能,看产品的表现 | 实习生</br>产品助理 |
放大镜 | 通过迭代过程,看产品实现逻辑 | 产品主管 产品经理 |
透视镜 | 透过一个产品,看穿一个行业 | 产品总监 |
- 照妖镜
这是每一个产品经理都要理解的,是产品经理最基本的基本功。一个产品出来之后一定会有相应的表现,如果没有达到相应的预期,那么原因可能是什么?是产品本身做的不好,产品和运营不匹配,还是产品没有满足用户的需求,或者还是产品和用户之间不匹配。
- 透视镜
任何一个产品都是动态变化的,身为产品经理要能看到一个产品变成现在这么大,他在这个过程中吃了什么,做了那些动作,导致他现在变大了。
- 透视镜
当我们聊到产品形态的时候,经常会说这个产品和行业里面其他产品的关联度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这个产品的形态,去看穿整个行业的现状。
针对独立产品的调研怎怎么做?
比如老板让你去调研一下分答
用户、场景、需求是怎么被满足的?
有哪些用户,这些用户分别在什么场景下会使用,在这些场景下分别都有什么样的需求。
- 用户: 有哪些类型的用户
首先要去分析什么样的用户回去用这个产品,在这个产品中有哪些相关联的角色,这些角色分别都是什么样子的。
场景: 不同类型的用户,分别在什么场景下会使用?
需求: 产品满足了用户的那些需求?
对于分答来说就是以下的一个表格:
产品逻辑
当你了解了用户、场景和需求之后,就要往后再走一步,那就是产品的实现逻辑是什么样的。
用户流向: 都有哪些用户,怎么发生联系的?
数据流向: 产品的数据流是如何运转的
比如跟前有关的,跟订单有关的,跟内容有关的数据是怎么运转的。
汇合点: 用户、数据在哪个关键页面汇合。
关键路径: 用操作的关键功能、页面是什么?
以下是分答产品基本逻辑的两个图示:
关键页面与典型交互
迭代路径
产品的表现如何?
- 数据表现: 使用数据、排名数据、评分数据
这些数据不是简单的从百度指数中得到,而应该去从产品本身入手,通过产品本身公开有用的数据得出结论,比如商品购买的数量、评论的数据等等。
- 用户表现: 用户点评、产品点评
运营路径与方法
找到上面的这些数据之后,就去做简单的复盘。将产品发展到今的路径与方法分析出来。
一般来说这些运营路径的方法可以从网上的文章,专业人士的分析中都可以看到,当然如果你关注这个产品很久了,也能从这个产品过往的运营活动中体会到。
多个同列产品怎么调研?
找相同、找不同
![](http://qnfile.devzhao.com/blog/2018-11-14-042817.jpg
关键功能的差异
出结论
A和B相比,优点、缺点、两点
如果要抄,抄哪个?抄什么?怎么抄?
如何调研第三方产品是否能用?
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人向公司领导推销了一个产品,领导让你去调研一下看这个产品是否适合我们。
明确目的比功能全面更重要
目标: 用来做什么?期望值。如:客服系统、直播分享等。
成本: 如果自己做,能用->好用 是如何的?
关联性: 第三方产品和你完成目标此件的关联。
其他: 价格、服务、会不会倒闭....等
产品调研的误区
产品调研 ≠ 行业调研
产品调研就是集中于产品的功能、用户需求、迭代和交互这些方面,是很具体的。而行业调研是片概念方面的。
二三手数据不能证明你正确
二三手数据只能让你的报告看起来更加丰满而已, 比如艾瑞的报告等,对你的产品没有一点卵用。
非得加改进建议
如果脱离了产品需求的优先级去提改进建议,这样意义一般都不大。
只有回到自己的产品内部,回到用户的使用场景和产品遇到的情况,得出的结论才有意义,一般来说,逻辑结构方面的建议要比交互方面的建议有更有意义。
大而全
没必要把你收集到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一起。
强烈的个人倾向
在我们做产品调研或者用户调研的时候,尽量保持中立,这样才能更加客观的发现问题。
产品形态-业务逻辑-业务流程
关于 品形态-业务逻辑-业务流程 举个例子:
看产品,自上而下看三个东西:
产品形态,一般只有一个,如果多个,产品一般不是特别好,比如,闲鱼,买卖
延伸下来:业务逻辑,有多条,也可以叫核心功能模块,比如,卖家发布,买家点赞,IM联系,交易支付等,大概会有3-5条线
再延伸下来,是业务流程,也就是具体的功能点的流程,比如,上传照片、一键转卖等......
--
这是我在学习产品能力的第8篇学习笔记。欢迎拍砖。
原文链接 https://www.devzhao.com/post/fa1869e.html
来自 学而时习之 · devzhao.com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