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了《系统之美》这本书。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世界上无处不在的系统,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
第一部分: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1.系统之基础
1.任何一个系统都包括三个:要素、连接、目标或功能。
2 .要素很容易辨识,但是更重要的是游戏的规则
3.不要只关注表面现象,而是通过实际行为来推断系统的目标
4.存量、流量(流入量和流出量):例如对于个人存款而言,存款是存量,工资、副业等是流入量,消费是流出量。
- 反馈的存在会调节系统(调节回路、增强回路)。
- 反馈需要一定的时间
总结:
第一章主要是讲解了一下系统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使用了一些系统思考的专业名词去描述,会让你了解到哪怕是一个简单的个人存款也是一个系统,系统无处不在。
2.系统大观园
总结:
主要是对常见的一些系统做了分析,同时我们可以从中学到:
1.由于反馈需要时间,所以反馈传递的信息只能影响未来的行为,不能立即改变系统当前的行为。
2. 对于某些系统而言,根据数据综合调整,进行分析和观察要比立即做出反应要好。
第二部分:系统思考与我们
3.系统的三大特征
- 适应力:有适应力的系统都是出于动态变化中的,一直不变的系统并不具备适应力。
- 自组织:系统具有使自身结构更为复杂化的能力
- 层次性:系统中会包含子系统,而该系统又被其他更大的系统所包含着。
总结:
系统的层次性的多少或者是子系统与系统的目标是否相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子系统的目标而非整个系统的目标占了上风,那么会产生"次优化"的结果。但如果为了追求目标性,导致“中央控制”那也同样是一种危害。
4.系统的6大障碍
1.别被表象所迷惑:要学会利用历史数据,学会审视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 在非线性的世界里,不要用线性的思维模式: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线性思考,但系统中很多关系不是线性的,并不是越多越好。
3.** 恰当的划定边界**:很多边界都是我们人为划分的,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要根据特定的问题进行边界的划分。- 看清各种限制因素:任何系统的成长都会存在限制,不管是自发的还是随着系统的形成而逐步产生的。而我们要做的事情不是追求持续的增长,而是要选择在哪种限制因素下生存。
- 无所不在的时间延迟:在系统中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当执行一项决策时,不要指望立即产生效果,需要允许有时间延迟的存在,需要允许有变化的时间。当然,对于那些及时响应的事情,也不能因为时间延迟而造成震荡。
- 有限理性:我们会基于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指定决策,但由于掌握的信息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做的决策并不是最优的。如果想要改变行为,需要跳出自己所在系统的固有位置,抛弃当时观察到的有限信息,力求看到系统整体的状况。
5.系统的8大陷阱与对策
1.政策阻力:治标不治本:由于每个目标子系统的目标不同或者不一致,会产生阻力。任何一方增强的努力将会导致其他所有人的努力得到加强。策略:1.压制 2.更换目标 3.设立更大的目标
2.公地悲剧:资源的消耗与资源的使用者数量增长之间的反馈缺失了,或者时间延迟太长。策略: 1.教育、劝解 2. 将公共资源私有化 3.对公共资源进行管制
3.目标侵蚀:对坏消息更加敏感,倾向于关注坏消息而非好消息。感知系统状态越差、期望越低,从而采取更少的修正行为。“温水煮青蛙”策略: 1.不管结果如何要保持一个绝对的标准 2. 不断将目标与过去最佳相对照,而不是和最差的表现相比较。
- 竞争升级:互相竞争、价格战、军备竞赛、竞选中的负面宣传 策略: 1.主动让步 2.双方协调,签订合约
- 富者愈富:竞争排斥: 竞争中的赢家会持续强化其获胜的手段,形成一个增长回路。 策略:1.多元化 2.反垄断法 3.修正规则,限制最强者的优势 4.给与劣势参与者特别关照,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 转嫁负担:上瘾有时我们采取的措施只是暂时缓解了问题,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就会产生转嫁负担、上瘾、依赖性。策略:提前预防,防止跌入陷阱。有些操作只是会缓解症状或者是掩饰的政策或做法,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 规避规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任何规则都会有纰漏或者例外。策略:重新设计规则,可以从规避规则的行为中获得反馈然后调整。
- 目标错位:目标不正确,整个系统的执行不符合人们的期望。策略:不要将努力和结果混淆,设置恰当的目标。
总结: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关于系统陷阱有很多案例。例如富者愈富,上瘾、把努力看的更重要等。例如目标侵蚀:当自己一天都没有努力,想要最后努力的时候,会觉得已经一天没有努力了,还是算了吧。知道了这些陷阱的存在,就可以规避他们。
6. 系统的12大变革方式
数字:包括各种常数和参数
缓冲器:比流量力量更大、更稳定的存量(例如增加存款即提高缓冲器,可以让我们更加稳定)
存量-流量结构:实体系统及其交叉节点
时间延迟:系统对变化做出反应的速度
调节回路:试图修正外界影响的反馈力量
增强回路:驱动收益增长的反馈力量
信息流:谁能获得信息结构
系统规则:激励、惩罚和限制条件
自组织:系统结构增加、变化或进化的力量
目标:系统的目的或功能
社会范式:决定系统之所以为系统的心智模式
超越范式
总结:
有很多方法可以改变系统或者是调整系统。最让我感受到的是心智模式,其实心智模式的变化就是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或者说时间观的重塑,书中给出了对应的步骤:
1.需要持续留意,在旧的范式中有哪些异常或者失效之处;对于新的范式,你需要不停的宣讲和行动,并且持之以恒
2.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入新范式已被接纳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环境中,切身体验新的范式
- 不要与反对的人接触,浪费时间。需要与积极的人,愿意接纳新事物的人相处。
7.系统的15大生存法则
跟上系统的节拍:观察它如何运作,关注事实,而不是各种理论。关注真实发生的情况、关注历史数据。
把你的心智模式展现在阳光下:拿出来比较、表达、表述,但不要加上情绪。
相信、尊重并分享信息:不要歪曲、延迟或者隐瞒信息
谨慎地使用语言,并用系统的概念去丰富语言:表达要准确、选择合适的词语去表达
关注重要的,而不是容易衡量的:例如不要只关注数量,而是关注质量。不要因为不易衡量不衡量。
为反馈系统制定带有反馈功能的政策:建立反馈政策,用于系统的调整
追求整体利益
聆听系统的智慧
界定系统的职责
保持谦逊,做一名学习者:采取幅度小而稳妥的措施,持续的监控,认真观察系统的方向,并且愿意顺势而为,改变自己的路线。
庆祝复杂性
扩展时间的范围
打破各种清规戒律
扩大关切范围
不要降低"善"的标准
总结:
利用上下班地铁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让我看到了:
1.世界上系统的存在,每天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无数的系统:地铁、电梯、公司、餐饮、购物等等等等。
- 很多我们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现象并不一定是我们认为的那样,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看不到系统的全貌。
3.目标侵蚀的陷阱每天都在发生,但请不要因为这样就降低自己的标准。更不要因为每天看到各种不好的新闻,就觉得社会不够好,其实还是有很多好的消息,只是我们没有关注到。
任何的措施都会有时间延迟,所以无论自己做了什么决定,什么样的举措,请允许时间延迟的存在,不要过高的要求自己或他人立即做出质的改变。
关注事实,而不是关注容易衡量的或者是别人说的。
不要成为别人负担的转嫁者,要想清楚你的举措是转嫁还是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