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度图片
中国家庭教育从古到今一直流传一种说法:棍棒底下出孝子。我相信现在大多数人,奉为至理名言。其实这种说法在特定情况下,是成立的,可往往我们会绝对化,什么孩子都采用“棍棒”方式去教育,这是大错特错的。
小时候,一犯点错,妈妈对我就是非打即骂。有段时间,特别怕妈妈。后来,妈妈脾气稍好了,就很少打骂了。自己也越来越懂事了,也没有那个必要了。可爸爸都从来没有打过我,也没骂过我,就是声音大点都没有。记得有一次拿了家里三块钱,过来爸爸轻轻地问:“ⅩX,钱在你这里?”我不好意思,还给了爸爸。他收好,就走了。从此,我不敢再偷着从家拿钱。
妈妈打了我那么多次,当时只有恐惧,到现在却一片模糊,而爸爸那一次无声的教育,却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也许将伴随我一生。
为什么,爸爸妈妈两种教育方式对我的影响截然相反?我是个内向的人,不太愿说话。每次对妈妈的打骂,不知为什么,只知会挨打、挨骂,下次就不敢做了。而爸爸却像平常一样,什么也没说,却让我羞愧又感激。由此看来,“棍棒”对内向的孩子是无效的,反而会适得其反。反之,“无声”可能会更有用。
我认为棍棒教育,对两种情况的孩子比较有效。一种是特别顽皮捣蛋的孩子,这种孩子你循循善诱、好言相劝,根本不会听,可以适当严厉去惩罚,再相应去引导;另一种孩子,干出比较出格的事。比如私拿家里的钱,随便拿别人家的东西,强占同龄孩子的物品。这种孩子,也得严厉及时去阻止,必要时可采取一定凶狠的手段来矫正。
除了棍棒教育外,还有比较温和的教育方式,比如表扬、奖励。该种教育方式针对听话的孩子是比较有的。而对前面那些桀骜不驯的孩子是无济于事的。
凡事都有两面。同样,任何一种教育方式,有利也有弊。因地施教,因时施教,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正道。
我是应果,每天一千,不见不散!!